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08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材料表明他们先后付诸实施的行动有哪两大类?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

2.单选题(共16题)

2.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西欧联合
A.超出了历史发展规律
B.消除了内部矛盾
C.是民心之所向
D.产生了新的价值
3.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形成区域性经济分工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分布不均匀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4.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市场监管宽松
C.岭南出现商业名镇
D.“草市”刚出现
5.
面对民间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清代统治者
A.压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
B.鼓励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摈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极力抑制农耕自然经济
6.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
①城市化快速发展
②汽车等交通工具数量增多
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
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
如果为下边示意图确定研究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A.疾病与灾难
B.掠夺与杀戮
C.交流与联系
D.冒险与财富
8.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当时英国能够这样做的主要条件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D.电气时代的到来
9.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进入19世纪后发展迅速,1802年有52家,1809年有64家,1830年有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广泛应用
B.蒸汽动力推广
C.铁路时代到来
D.新航路的开辟
10.
经过70天的航行,虽然他没有到达中国,也没有到达印度,但他根据地图,仍将他到达之地称为“印度”(Indian),将他遇到的原住民称为“印度人”(Indians),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里的“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11.
如图是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下面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侵略
C.外国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2.
下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13.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对这一谕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其目的是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危机
C.表明清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为缓解统治危机,被迫作出政策调整
14.
下列近代中国企业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A. 福州船政局,继昌隆缫丝厂     B. 天津机器制造局,发昌机器厂
C. 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     D. 湖北织布局,贻来牟机器磨坊
15.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严重背离状态,其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大发展
C.“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6.
下面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这一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处于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7.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