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商业与广告)
(材料一)在唐代,从事商业活动的的人有商和贾之别。前者被称为行商,他们将各地的物品带到各处的周市(定期集市)贩卖,或走街串巷吆喝,谓‚呼卖‛。后者被称之为坐贾,他居住在市肆的店铺里。招幌、市声(招徕顾客与促进消费为主要功能的声音,如卖糖的吹箫,茶肆敲响盏等)等传统的广告形式在唐代很为流行,并不断衍生出时代特色来
——由国庆《与古人一起读广告》
(材料二)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版

(材料三)光绪末年《申报》的广告版面约占全部版面的十分之五六,异彩纷呈也好,光怪陆
离也好,《申报》的广告似乎让人无处遁逃。土洋商品,中西结合,无不粉墨登场,读者们阅读并接受着广告带来的信息,心也随之而动,广告与消费拉动了城市经济的进步,这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显得尤为突出。
请回答
——由国庆《与古人一起读广告》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商贾促销产品采取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市”的设置与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商人促销产品采取的新做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市”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末商业广告出现的新载体并说明该载体的优势。
(材料一)在唐代,从事商业活动的的人有商和贾之别。前者被称为行商,他们将各地的物品带到各处的周市(定期集市)贩卖,或走街串巷吆喝,谓‚呼卖‛。后者被称之为坐贾,他居住在市肆的店铺里。招幌、市声(招徕顾客与促进消费为主要功能的声音,如卖糖的吹箫,茶肆敲响盏等)等传统的广告形式在唐代很为流行,并不断衍生出时代特色来
——由国庆《与古人一起读广告》
(材料二)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版

(材料三)光绪末年《申报》的广告版面约占全部版面的十分之五六,异彩纷呈也好,光怪陆
离也好,《申报》的广告似乎让人无处遁逃。土洋商品,中西结合,无不粉墨登场,读者们阅读并接受着广告带来的信息,心也随之而动,广告与消费拉动了城市经济的进步,这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显得尤为突出。
请回答
——由国庆《与古人一起读广告》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商贾促销产品采取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市”的设置与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商人促销产品采取的新做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市”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末商业广告出现的新载体并说明该载体的优势。
2.
阅读下列材料:(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一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技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较边缘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一一《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高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重工业开始主导工业,垄断组织产生。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从西欧向北美转移。此时,英国科学家虽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如电灯发明后,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出现后,、知识的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循环》杂志
材料四1998年底,英国发表了《竞争未来—一发展知识经济》白皮书,强调要把知识经济看成是英国经济的最新基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德、曰、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也都采取了类似行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美国是怎样获得和保持其经济的领先地位的?
(4)谈一谈你对以上材料的思考和认识
材料一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技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较边缘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一一《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高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重工业开始主导工业,垄断组织产生。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从西欧向北美转移。此时,英国科学家虽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如电灯发明后,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出现后,、知识的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循环》杂志
材料四1998年底,英国发表了《竞争未来—一发展知识经济》白皮书,强调要把知识经济看成是英国经济的最新基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德、曰、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也都采取了类似行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美国是怎样获得和保持其经济的领先地位的?
(4)谈一谈你对以上材料的思考和认识
2.单选题- (共14题)
3.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B.资本主义的萌芽 |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4.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5.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6.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
7.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
9.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
C.推动城市化进程 |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
11.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2.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 B.“大跃进”运动期间 |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 D.杂交水稻推广后 |
13.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
14.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15.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自由放任政策 | B.罗斯福新政 |
C.法西斯体制 | D.斯大林模式 |
16.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