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年是新中国六十华诞,我们缅怀先烈,追溯历史,更能激发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按照题目要求逐一作答。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拉开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序幕的是人民解放军攻克 。
(2)“三十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的时期。试概说这“三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成功的事例两个。
(3)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探索现代化之路。请仿照下例,另举两例。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自强求富
(4)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写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年是新中国六十华诞,我们缅怀先烈,追溯历史,更能激发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按照题目要求逐一作答。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拉开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序幕的是人民解放军攻克 。
(2)“三十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的时期。试概说这“三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成功的事例两个。
(3)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探索现代化之路。请仿照下例,另举两例。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自强求富
(4)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写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

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

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3.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抖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逆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送来,吊兄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怠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读图1、图2两幅图片信息

材料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及小农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2)读材料二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4)用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材抖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逆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送来,吊兄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怠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读图1、图2两幅图片信息

材料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及小农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2)读材料二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4)用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2.单选题- (共19题)
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5.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 |
6.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7.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以下特权中,通过这一条款获得的是 ( )
A.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 | B.在中国设立了租界 |
C.在中国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 D.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
8.
阅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9.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南京条约》 |
10.
在中国史中会经常遇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⑤ |
11.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2.
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
下图是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 |
B.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
14.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时间 | 1931年11月 | 1934年10月 | 1935年10月 | 1937年9月 |
主要史实 | 成立于江西瑞金 | 撤离江西苏区 | 转移至陕甘苏区 | 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 |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
15.
75年前,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发生了一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词反映这一事件的是( )
A.小城一会写风骚,引领前程气势豪 |
B.批鳞捉蒋胆包宇,联共救亡志比钢 |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D.淮海鏖兵举世闻,嫡系王牌一例吞 |
18.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
19.
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相符合史实的是 ( )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时间 | 事件 |
1900年 |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
1906年 |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
1930—40年代 |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20.
观察下图,这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
C.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
21.
有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对这段史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 |
B.外国经济侵略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
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D.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存在密切联系 |
22.
(2008年广东历史卷)“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