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3)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疆域的理解
材料一

材料二
| 管理体系 | 边疆防御 | 民族政策 |
清朝 |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俗而治,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不强求划一 | 西北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军务,乌鲁木齐设都统、副都统;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科布多、库伦、塔尔巴哈台等地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帮办大臣、副都统等员 | 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如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 |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经过了十年自强运动之后,恭亲王和文祥首先对海防力量不足的状况感到惊慌。他们发出警告说:“如果我们还是这样随波逐流,而不急起直追,则更难对付将来的麻烦。”另有许多官员虽对海防的重要性不表异议,但他们力主不应当用牺牲边防的办法来办海军。——摘编自《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两种划界方式的差异,并对两种不同的划界方式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3)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疆域的理解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

材料二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很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代表团坚请拒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

材料二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很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此案件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代表团坚请拒签”的原因有哪些?
2.论述题- (共1题)
3.
材料
古罗马 | 英国 | 美国 |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铜铸成,故习惯上称作《十二铜表法》。 212年授与帝国境内全体自由居民以罗马公民权和一切法定形式的自治敕令的颁行是罗马居民争取公民权斗争的结果。 526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1688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贵族妥协而推翻国王史称光荣革命 1689《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政治确立 1714—1837乔治王朝时期统治时期 1832年通过的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 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规定,美国是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的邦联制国家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5年联邦政府规定,各州不得自由退出联邦,公民必须首先是联邦的公民,然后才是各州的公民;并规定废除黑人奴隶制。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主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0题)
4.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广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包括( )
①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②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③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④南伐和迁都都有一定阻力
①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②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③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④南伐和迁都都有一定阻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 |
5.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这表明商周时期
A.具有原始民主遗存 |
B.贵族与平民存在矛盾 |
C.君主专制不断弱化 |
D.公民的政治素养较高 |
6.
“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 |
B.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C.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 |
D.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 |
8.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
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 |
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 |
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
9.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A.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 | B.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
C.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 | D.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
10.
封弥誊录制度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发明,欧阳修称宋代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此制度
A.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
B.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 |
C.激发了官民的责任感 |
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 |
11.
雅典城邦对官员的管理有一整套的监察制度,“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这时若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就会依法进行审理。”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贯彻了城邦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 | B.重视司法审判中程序性民主原则 |
C.陪审法庭是专门的官员督查机构 | D.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理念深入人心 |
12.
从1867年至1884年,英国进行了第二、第三次选举制度改革,使大多数成年男子拥有了普选权;1885年又对国会选举中的议席分配进行了改革,使选区的分配更趋合理、完善。据此可知
A.英国大多数公民拥有选举权 | B.欧美国家人民普遍享有了选举权 |
C.英国君主立宪制已正式确立 | D.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