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高一下期中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03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7/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四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2.
阅读下列材料: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说明图1图2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片一、图片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片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图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元)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注: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元)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463
908
41%
86
295
13%
136
1 031
46%
685
2 234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上海
155
直隶、京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地区
3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
(2)指出材料二、三所处的两个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
(4)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前途的认识。

2.单选题(共14题)

4.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 )
A.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B.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C.圈地运动的进行D.手工工场的发展
5.
从经济角度看,明朝时中国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
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6.
有人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珐琅彩(即粉彩瓷器)。更具发现的目中的文物判断这座墓葬的时间应该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7.
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普通家庭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    )
①老头子在作坊内用水排冶铁②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③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④儿媳在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纺棉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
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
A.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朝中叶以后
9.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0.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派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11.
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A.西班牙一荷兰一英国
B.意大利一西班牙一英国一荷兰
C.葡萄牙一英国一荷兰
D.意大利一葡萄牙一荷兰一英国
12.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万余枚增至128.1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民国建立的推动
②实业救国的推动
③外来经济控制消除
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4.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由于
A.首次触及并局部改变了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C.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D.派遣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15.
以下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评述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③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④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
2015年9月2号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亚洲许多国家陆续举办了各种形势的纪念活动,欧洲英国居民想迅速获得这一消息的媒体主要有( )
①电视 ②报纸 ③互联网 ④电影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7.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⑴火车⑵轮船⑶汽车⑷飞机
A.⑴⑵B.⑵⑶C.⑴⑵⑶D.⑴⑵⑶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