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空中课堂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01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 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张树声《遗折》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2.单选题(共4题)

2.
下列组合项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曲萌芽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①傩戏中使用的面具  ②元代杂剧壁画  ③京剧《玉堂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3.
《宋史·张田传》载:“京城禁兵来戍,不习风土,往往病于瘴疠。”《宋史·兵志》中也有记载,宋英宗下诏“顷以东兵戍岭南,冒犯瘴疠,得还者十无五六。”王安石变法中哪一举措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A.募役法B.更戍法C.青苗法D.将兵法
4.
1861年4月,俄国喀山省和奔萨省的农民先后发生暴动,沙皇政府派军队镇压,不仅造成了残酷的流血事件,也引起了舆论哗然。造成农民暴动的原因可能是
A.渴望废除农奴制,获得人身自由
B.想要摆脱地主的剥削,摆脱村社的束缚
C.克里木战争失败,因而对沙皇政府不满
D.反对沙皇专制,要求实现民主自由
5.
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依据这些材料,下列叙述何者最为适宜?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B.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
C.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D.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