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01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家书、遗令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例如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始于先秦时期的周公训诫,发展于汉魏六朝,成熟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最负盛名的有《颜氏家训》《弟子规》等。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来进行。宋元明清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家谱中的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的家训普遍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面的社会普及型,也使传统家训转向了社会家训时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二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由于“家庭革命”风暴的影响,大家庭数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逐渐被“小家庭”时代所取代。家训已经没有传统的家训专著、家诫、家范等专门形式,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最为著名的是曾国藩,他一生写了几十篇家训性质的家书,最后结集成专著《曾文正公家书》。由于受到外敌入侵,风雨飘摇中人们提倡经世之学,追求革新思想。近代家训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等思想并存。当今社会,家庭人际关系日趋平等,生活空气日趋民主。伴随着科学技术发达,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一般没有闲情逸致写什么家训了,这些都使传统家训在现代家庭中的地位下降。
——摘编自周斌《实现传统家训创造性转化的原则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并说明宋代以后传统家训鼎盛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的新变化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与之相辅而行的货币经济开始大量发展的时期,而尤以商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直接动摇了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面对这种情形,统治阶级中的许多人开始思考对策,逐步产生并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和政策。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国家政策并得到切实推行,开始于管仲在齐国的改革。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强力推行,标志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形成。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推行,并由这一基本政策衍化出轻商、贱商、鄙商的观念和意识,形成一个包括意识、观念、思想和政策在内的有机整体,根深蒂固,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后,重农抑商政策才开始走向破产,直至消亡。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玉峰《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评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单选题(共3题)

3.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4.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
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
B.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C.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5.
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使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
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