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治理天山南路地区(及“回疆”)的政令、条规由理藩院负责汇编成《回疆则例》,共八卷,涉及行政、司法、经济等法律条规。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天山南路地区的政治制度,确立了清朝对天山南路地区的管辖。以伯克制度为例,《回疆则例》对伯克设置、执掌、任免、待遇、年班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权力掌握在清朝手中,对伯克官员的升迁、任免由清朝各级官衙负责。对于归顺较早、平叛有功的哈密、吐鲁番等地维吾尔贵族,清朝封以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实行札萨克制度,《回疆则例》对于维吾尔贵族爵位的承袭、待遇等规定甚细。《回疆则例》还体现了清政府对回疆实行政教分离,严禁宗教干政的原则,规定了慎选阿訇,禁止莫洛回子念黑经等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回疆则例》颁行的意义。
材料清朝治理天山南路地区(及“回疆”)的政令、条规由理藩院负责汇编成《回疆则例》,共八卷,涉及行政、司法、经济等法律条规。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天山南路地区的政治制度,确立了清朝对天山南路地区的管辖。以伯克制度为例,《回疆则例》对伯克设置、执掌、任免、待遇、年班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权力掌握在清朝手中,对伯克官员的升迁、任免由清朝各级官衙负责。对于归顺较早、平叛有功的哈密、吐鲁番等地维吾尔贵族,清朝封以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实行札萨克制度,《回疆则例》对于维吾尔贵族爵位的承袭、待遇等规定甚细。《回疆则例》还体现了清政府对回疆实行政教分离,严禁宗教干政的原则,规定了慎选阿訇,禁止莫洛回子念黑经等内容。
——王东平《论题: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回疆则例》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回疆则例》颁行的意义。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美关系的和解经历了一个缓慢曲折的进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着中美外交战略的调整,中美双方着手改善两国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和解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尼克松签署《上海公报》后,又与苏联签署了第一期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宣布从越南撤出了全部军队。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到1973年,欧共体九国中除爱尔兰外,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材料中美关系的和解经历了一个缓慢曲折的进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着中美外交战略的调整,中美双方着手改善两国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和解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尼克松签署《上海公报》后,又与苏联签署了第一期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宣布从越南撤出了全部军队。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到1973年,欧共体九国中除爱尔兰外,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級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
(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
(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
(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
(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級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
(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
(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
(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
(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変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2.简答题- (共1题)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乎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此外,还通过报刊实现政务公开,并由民众选举成立北碚市民代表大会,培养民众的自治意识与民主精神。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从“昔日蛮荒之地”变为“今日文明之乡”,被誉为“平地涌出来的现代化城镇”,成为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吸引了各界人士来北碚参观。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卢作孚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的实践对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材料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乎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此外,还通过报刊实现政务公开,并由民众选举成立北碚市民代表大会,培养民众的自治意识与民主精神。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从“昔日蛮荒之地”变为“今日文明之乡”,被誉为“平地涌出来的现代化城镇”,成为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吸引了各界人士来北碚参观。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卢作孚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的实践对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3.单选题- (共10题)
5.
(四川省2015级高三全国Ⅲ卷冲刺演练(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
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
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
6.
下表为抗战期间我国部分地区新设高校分布情况,其主要作用是
A. 提升西部科研水平
B. 保存国内教育资源
C. 防止教育质量下滑
D.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所属地区 | 四川 | 西康 | 贵州 | 云南 | 广西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增设数量 | 17 | 1 | 3 | 2 | 3 | 10 | 1 | 1 |
A. 提升西部科研水平
B. 保存国内教育资源
C. 防止教育质量下滑
D.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7.
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
A. 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 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耍
C. 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A. 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 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耍
C. 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8.
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 |
B.消除封建割据基础 |
C.壮大自耕农队伍 |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 |
9.
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它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严防农民串联造反
B. 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 便于压迫剥削农民
D. 为国家生存筹措人力物力
A. 严防农民串联造反
B. 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 便于压迫剥削农民
D. 为国家生存筹措人力物力
10.
但丁在《神曲》中说:“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但现在)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罗马以法律精神造福世界 |
B.两条路径代指政权和教权 |
C.但丁抨击尘世生活的腐败 |
D.文艺复兴照亮了两条路径 |
11.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表明文艺复兴
A.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
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 |
C.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 |
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
12.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这说明古代帝王们
A.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 |
B.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 |
C.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 |
D.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
13.
新中国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读是
A.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 |
B.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
C.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
D.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