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999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排日行动再发展下去,也许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需要哪些兵力,与关东军协商后由参谋部本部作战部提出计划。”
——引自1931年7月《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
材料二  “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为了这个目的,迅速开始行动,排除抵抗,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装。
——引自1931年9月24日《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
材料三  “九月十八日事件之发生,我方不外毅然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
——引自1932年8月25日《日本外相田康哉关于满洲问题的演说》
请回答:
(1)你认为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哪则是真实的?哪则是虚假的?为什么?
(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驳斥材料三的日本“出于正当防卫”的观点。

2.单选题(共15题)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
美国史学家狄力普·巴素在《鸦片战争和世界贸易制度》中说:“多边世界贸易的必要条件,已将鸦片战争变为与生命攸关的必需品……如果说糖蜜或米对鸦片是有效的转变的话,这冲突可能被称为糖蜜或米战争。”此观点(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B.是在为英国发动战争辩护
C.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D.反映了战争对中国的促进作用
4.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
下列对太平天国《资政新篇》评价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B.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
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D.根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6.
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兴起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7.
日本佐原笃介讲述某次战争时,说中国人“信枪弹不伤之妄,遇有战事,竟冲头阵,联军御以洋枪,死者如风驱草。乃后队存区区之数,尚不畏死,倏忽间亦中弹而倒”。这次战争是指(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三元里抗英斗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8.
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安德馨
B.邓世昌、张自忠、徐骧、安德馨
C.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宋哲元
D.徐骧、邓世昌、林永升、张自忠
9.
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战略战术失误
C.社会制度落后
D.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10.
1900年西方国家发行了《迎接龙的挑战》的明信片。下列对该历史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势力深入长江沿岸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D.中国开始被卷人世界市场
1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B.七七事变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D.八一三事变
12.
下图是最近发现的“八路军办事处”胸章。请你判断:这一胸章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3.
2012年3月1日下午,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宣布鉴于名古屋否认“南京大屠杀”,原定举办的“日本文化周”活动将推迟举行。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14.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15.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16.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