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985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

1.论述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该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 ‘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 ‘内在生命与动力’”。
材料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中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待理学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 据材料与所学给出理由进行说明。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泰州学派开创大师王艮)龙溪(王畿,他创立了浙中学派)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然龙溪之后,力量无过于龙溪者,又得江右(江右王学,是王学派别)为之救正,故不至十分决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钧、何心隐(颜钧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何心隐是颜钧的弟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有来者。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32《泰州学案序》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单选题(共5题)

3.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罪犯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这表明当时
A.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的现象
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强化
C.司法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
D.儒家经典成为了法律的基本原则
4.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C.考据训诂,追求本真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5.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6.
《启祯野乘·徐文定传》中载,“(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这表明徐光启
A.强调精耕细作
B.主张发展水利事业
C.重视经世致用
D.致力于西学东渐
7.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