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启蒙运动是在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英国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 (共12题)
3.
“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
B.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C.1955年万隆会议 |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4.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沪核桑,菜茹苻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精耕细作 |
C.自给自足 |
D.因地制宜 |
5.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
C.建立法治社会 |
D.实行君主立宪制 |
6.
《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
7.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
B.文艺复兴倡导民主自由原则 |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
8.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
B.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
D.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
9.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统治阶层应过公社生活;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A.体现了理性精神 |
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蓝图 |
C.否定了民主政体 |
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 |
10.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
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
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
11.
伊拉斯漠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俊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漠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
12.
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
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
1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