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持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1973年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随后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随后日本、加拿大等国亦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2)据材料二析“欧元”设计的象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析启用欧元会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持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1973年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随后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随后日本、加拿大等国亦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美国史新编》
材料二 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第一财经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并析该体系瓦解的原因。(2)据材料二析“欧元”设计的象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析启用欧元会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教育大辞典》的释文中明确称其为“教育家”的中国有398位,人多集中在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年)两宋时期(960一1279年)近现代之际(1840年一1919年)。
在《教育大辞典》的释文中明确称其为“教育家”的中国有398位,人多集中在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年)两宋时期(960一1279年)近现代之际(1840年一1919年)。
时期 | 人数 | 概述 |
春秋战国 | 5 | 他们以社会改革目标为指向,以不同的地城文化为背最,以各自生活阅历和教育实践为基础提出教育思想。他们相互。竟长争雄,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百家争呜:百家争鸣又反过来锻练了诸子百家,发展和完善了各家的思想。他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教育家群体,在教育思想和理论上的贡献具有开天辟地的原创性 |
两宋时期 | 38 | 他们人数众多,分为众多的教育流派,如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以南宋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学派竟争的时代。这是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
近现代之际 | 226 | 这一时期教育家数量庞大,成分复杂.既有开明士坤.也有维新人士,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支庞杂的教育家队伍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蔚为壮观。同时各种具有时代烙印的教育名词层出不穷,如实利主义教育、国民教有、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女子教育、教会教育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办的革命教育等等 |
——摘编自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6题)
3.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
4.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主要说明
A.当时的交通规则规定靠左通行 |
B.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出现汽车 |
C.当时的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则 |
D.当时的上海由公共租界控制 |
5.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6.
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省份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
7.
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船从不列颠起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年) | 土著人口 | 白种人口 | 黑种人口 | 合计 |
1700 | 75.0 | 22.3 | 2.7 | 100.0 |
1820 | 32.5 | 788.4 | 177.2 | 998.1 |
1860 | 16.0 | 2724.0 | 400.0 | 3140.0 |
A.土著人口骤减,白人和黑人剧增,成为当地主体,人口总数大幅上升 |
B.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 |
C.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 |
D.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
8.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
B.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 |
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
D.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 |
9.
下图为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年到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表。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A.大生纱厂有效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 |
B.民族资本主义主导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C.列强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D.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10.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
11.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
12.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了明朝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
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 |
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
13.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
14.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
15.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这说明
A.儒家思想根本上使古代中国科学的落后 |
B.儒家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C.中国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
D.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 |
16.
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
C.放弃了儒家治国理念 |
D.主张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
17.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