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2题)
2.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B.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
D.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3.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支持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4.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
5.
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并授予“自由的奠基人”的称号,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
①主张君主立宪
②宣传主权在民
③倡导天赋人权
④提出三权分立
①主张君主立宪
②宣传主权在民
③倡导天赋人权
④提出三权分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6.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7.
伏尔泰逝世13年后,其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人更是达60多万人。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敬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有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
B.他尊崇理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
C.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
D.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歌颂自然的人性 |
9.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美称,主要是因为这本书
①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打开人们的心灵之窗
②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③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④以诗歌形式抨击教会丑恶,歌颂现实生活
①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打开人们的心灵之窗
②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③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④以诗歌形式抨击教会丑恶,歌颂现实生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3.
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起源于唐代 |
B.宋代发明了火药 |
C.宋代火药已用于战争 |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
14.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唐诗、宋词、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15.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 |
B.文人画 |
C.民俗画 |
D.人物画 |
16.
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A.篆书 |
B.草书 |
C.楷书 |
D.隶书 |
17.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下图为书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
B.经毕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
C.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
D.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
18.
下列有关下图所示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言谴责小说 |
B.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 |
C.描写了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
D.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
19.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制度文化 | B.器物文化制度 |
C.文化制度器物 | D.制度文化器物 |
20.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
C.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21.
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②③ |
22.
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
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
23.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
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
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 |
24.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敬告青年》 |
25.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26.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D.什么是“一国两制” |
28.
《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D.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
29.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30.
下列新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向科学进军”
②“科教兴国”
③“第二次绿色革命”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向科学进军”
②“科教兴国”
③“第二次绿色革命”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③② |
31.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