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977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7/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19世纪50年代英国历史大事简表:
年代
历史事件
1850
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1
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854
参与克里米亚战争
1856
同法国发动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从英国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
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请完成:
(1)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地位?
(2)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和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3)英国这一时期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措施是在什么思想的影响下实施的?
2.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虽时有调整,但总体稳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早在1943年就授权他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宣布:“美国既不能回到孤立主义,也不能满足于为自己划定某个势力范围的传统均势政策,而是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谈到杜鲁门主义出台时)说:“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摘自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施莱辛格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册
材料四 美国总统布什于1989年正式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布什声称“美国现在的目标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谋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们要求苏联在国际上以较负责态度行事,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在国内政策上朝着较开放和民主化的方向前进,实现政治多元化、尊重人权和开放天空。”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下册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的基本设想。材料二中杜鲁门主义与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有何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尼克松政府“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以适应国际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的实质和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战后美国一以贯之的外交指导思想是什么?

2.单选题(共14题)

3.
公元前50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所依据的法律应该是属于
A.习惯法
B.成文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4.
下列各项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评述
A
1841年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岗打死打伤数百名英军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B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等法令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
D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A.A
B.B
C.C
D.D
5.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陈旭麓所指的“这场战争”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彻底改变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
C.引发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变动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的斗争
C.三大战役
D.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斗争
7.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8.
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B.1982年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C.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
9.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 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政策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苏联解体
②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
④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
11.
“(英国)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根本改变这种情形是在
A.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D.光荣革命之前
12.
1947年的上海,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
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
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13.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这段材料表明此时中国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日益萎缩D.社会习俗逐渐西化
14.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5.
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
A.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
B.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
C.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
D.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
16.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