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9627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在近代西方代议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英美两国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权利法案》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英王统治的什么特点?图7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构建的什么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的其中的主要因素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况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4.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邓小平以其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为之奋斗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归纳***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共十四大得到怎样的创新?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举出三位伟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2.单选题(共26题)

5.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的。下列措施中,属于梭伦改革的是
A.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实行“陶片放逐法”
6.
罗马法制史上第一部有单可循的成文法是
A. 习惯法
B. 万民法
C. 公民法
D. 《十二铜表法》
7.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8.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 国民大革命
D. 中华民族的奋起
9.
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据下图内容判断,该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11.
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两岸“三通”的实现
D.“九二共识”的达成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
B.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
C.一战的爆发
D.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
14.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它最早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6.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
A.地中海沿岸
B.红海沿岸
C.波罗的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
17.
打破世界各地间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荷兰崛起
18.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其技术条件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的使用
C.内燃机的创制
D.信息技术的进步
19.
以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以下人物活动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
A.李鸿章
B.张謇
C.陈独秀
D.梁启超
20.
下图中,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一战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1.
下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
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正确的是
A.牛顿——进化论
B.爱因斯坦——相对沦
C.爱迪生——改良蒸汽机
D.普朗克——经典力学体系
23.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
B.人民主权
C.分权制衡
D.社会契约
24.
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哥拉
C.亚里士多德
D.伯里克利
2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候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术始于元朝
26.
中国书法艺术绵延三千多年,名家代有所出。被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欧阳询
C.颜真卿
D.柳公权
27.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与材料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其中“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学术领域
D.艺术领域
29.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
B.
C.
D.
30.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下列标志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的是
A.
B.
C.
D.

3.选择题(共1题)

31.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