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两极格局及美苏争霸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欧洲。欧洲是冷战的最前线,也是美苏争霸的主要战场。战后欧洲由于实力的严重衰弱,不仅丧失了传统国际体系中心地位,更失去了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力量地位。传统的英法德等欧洲强国衰落,社会主义国家在东欧兴起,欧洲逐渐在意识形态上分立。两极格局形成后,欧洲在地理空间上以德国中部为界限被一分为二,“两个欧洲”在美苏主导下截然对立,双方都将对方视为自身安全的极大威胁。安全上的需要、经济上的依赖使得东西欧不得不选择依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沦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摘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材料二戴高乐充分意识到了托管或肢解德国的设想已成过去,在冷战格局中,法国只有面对现实。战后欧洲大陆各国积极谋求欧洲统一,这就为戴高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战略选择,那就是利用欧洲统一的框架来制约西德。法国凭借着优越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获得了西德的支持,从而实现了法国当骑士,西德当战马的两厢情愿的结局。1963年,法德两国在巴黎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从此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巴黎—波恩轴心”时代。
——摘自《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所面临的形势。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戴高乐主张法德和解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和解的意义。
材料一受两极格局及美苏争霸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欧洲。欧洲是冷战的最前线,也是美苏争霸的主要战场。战后欧洲由于实力的严重衰弱,不仅丧失了传统国际体系中心地位,更失去了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力量地位。传统的英法德等欧洲强国衰落,社会主义国家在东欧兴起,欧洲逐渐在意识形态上分立。两极格局形成后,欧洲在地理空间上以德国中部为界限被一分为二,“两个欧洲”在美苏主导下截然对立,双方都将对方视为自身安全的极大威胁。安全上的需要、经济上的依赖使得东西欧不得不选择依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沦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摘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材料二戴高乐充分意识到了托管或肢解德国的设想已成过去,在冷战格局中,法国只有面对现实。战后欧洲大陆各国积极谋求欧洲统一,这就为戴高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战略选择,那就是利用欧洲统一的框架来制约西德。法国凭借着优越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获得了西德的支持,从而实现了法国当骑士,西德当战马的两厢情愿的结局。1963年,法德两国在巴黎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从此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巴黎—波恩轴心”时代。
——摘自《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所面临的形势。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戴高乐主张法德和解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和解的意义。
2.
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
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
(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材料三
时间 | 事件 |
1989年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
1993年 | 欧洲联盟成立 |
1994年 |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
(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4.
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
2.论述题- (共2题)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范畴,且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目前学术上认为经济全球化最初发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世纪以前,东西方社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因而也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持久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范畴,且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目前学术上认为经济全球化最初发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世纪以前,东西方社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因而也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持久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研究》
上图反映的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及史实。请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该论题的理解。(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单选题- (共8题)
7.
2016年经济全球化成为热门话题,出现了系列难以预测、极不寻常的所谓“黑天鹅”事件,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退出欧盟;12月,支持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成为美国总统,大家还预计这种黑天鹅现象会越来越多,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
B.全球化进入制度化阶段 |
C.经济全球化阻碍发达国家的经济 |
D.经济全球化发生了逆转 |
8.
“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下列不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的是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 |
D.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 |
9.
“冷战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数量——特别是导弹的投掷数量,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站在哪一方?’ 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据此判断,横线上应填
A.两极格局 |
B.工业化 |
C.多极化 |
D.全球化 |
10.
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已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
D.欧洲一体化 |
11.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
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
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12.
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 |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
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 |
13.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
B.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