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热身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9549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以来,原有的宗族组织逐渐解体,基层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北宋庆历、皇佑年间,范仲淹于苏州购置田产千亩,设立义庄,义庄制度由此开始。宋代义庄的救助方向主要集中于族内的贫弱者,会稽新昌人石允德所建的义庄,“以给族之贫者”。南宋时期,义庄继续发展,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以江、浙、福建为多。江西乐评人王刚中,买田千亩为义庄,“又筑室为家塾,凡族子之胜衣者皆进于学”。福建崇安江氏,“以余财创义庄,辟塾延师,聚族教养”。宋代义庄的出现,使宗族的救恤形式向制度化方向转变,族人之间近似虚无的血缘概念逐渐走向有内在经济关联的严密组织。
——摘编自李学如《宋代宗族义庄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义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义庄制度的作用。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国势孱弱颓废,吴汝纶认识到“此时国力极弱,由于上下无人”。他认为“西力东渐,不改用西人公学而守腐败旧法,则国必亡”。……戊戌变法,光绪帝下诏科举不用八股,吴汝纶为之击节,“端节诏书,径废时文,五百年旧习,一旦廓清,为之一快”。他进一步主张:“窃谓废去时文,直应废去科举,不复以文字取士。"对于新的取士办法,他也做出设想,即是“举世大兴西学,专用西人为师,即由学校考取高才,举而用之,庶不致鱼龙混杂”。作为过渡的办法,“西学未兴之前,中国文学亦由学校选取”。……去世前不久,仍有如下言论“论者往往谬分大清与中国为二,不知大清事去,即寰宇内无复有中国”。
——摘编自李琳琦《吴汝纶力倡废除科举的内在动因及其体主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吴汝纶主张废除科举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汝纶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

2.单选题(共7题)

3.
《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中指出:“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公正至上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权力滥用
4.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5.
195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体制的变革B.所有制度的变革
C.分配制度的变革D.盐业自主权扩大
6.
乌青镇(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明成化、弘治年间,“宛然府城气象”,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纺织业发展最迅速
D.政府赋税重要来源地
7.
晚清时期在工商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晚清民初中国的职业分化现象,其初兴虽近乎西方,然本土的市场、知识及制度因素却使不同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材料说明
A.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B.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结构出现了严重分化
C.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大大推动政治变革
D.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分工更趋于细化
8.
“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17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A.“理性王国”成为共识
B.封建神学开始受到冲击
C.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
D.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9.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B.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