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954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2/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汉民族长期保持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于是不断增强了自我优越、惟我独尊意识。并产生了华夷观念,把周边民族或国家都视为落后的蛮夷。对待周边蛮夷国家,中国除要用强大实力使之“畏威”之外,更应以“德惠”使四夷倾心内服,按照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它各国君主的关系,只能是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外国来使均为朝贡者,故没有形成平等国家间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礼仪。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交,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只是由礼鄙和理藩院分别办理海道和陆路往来的各国事务,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以朝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宗藩体制最终形成。
就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性宗藩国际关系体制最终形成之际,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也得到确立.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会议,首次以条约形式确立了常设外交使节制度。18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在政府部门序列中,设立专门负责主管本国外交事务的外交部。1625年,荷兰国际法学家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他以自然法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无须各国特别同意的国际法规则,对当时的各种外交行为作了尽可能的规范。此后,国际法和外交规范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体现出16世纪至18世纪中西外交的多种不同。请至少指出三点不同并概括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周王室的衰弱,国学无法再维持下去,国学教师流落他乡,国学解体,教育下移民间,出现了“道术将为天下裂”、“帝术下私人”的情况。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招揽人才纷纷采取开明的社会政策,为学术发展提供条件,各个诸侯国采取各种笼络士人,招揽天下贤才的措施促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私学大发展的文化盛事,私学发展超过官学。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学术流派,儒家经典也成为官学内法定的唯一的教学内容。汉武帝设立太学之后,太学的教学内容就从教授礼乐转变为以儒家经典为主,培养目标逐渐由教化演变成为封建统治培养输送后备官员为目的。
——摘编自董坤玉<中国古代教育史分期初探>
材料二  1904年1月清政府推出《奏定学堂章程》(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述从春秋战国到汉代中国教育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04年清政府的教育改革。

2.单选题(共17题)

3.
“雅典人不认为自己是完全不受约束的,但他在仅仅屈从于他人专断意志的‘约束’与由法律这一应受尊重的规则所确认的‘约束’之间做出了严格的界分,因为后者是一种自我强制。”这一论述反映了雅典人
A.反对贵族政治的不公平
B.主张自由是法治的基础
C.更加注重对自我的约束
D.遵守正当程序制定的法律
4.
自从任何一个聪明的和爱国的英国人试图反抗当权的政府以来,已有几代人过去了。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俱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内部找到。这反映了英国人
A.反抗政府的精神B.推崇法律的权威
C.重视经验的积累D.尊重历史的传统
5.
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联邦清洁空气法案,“根据部分优先权的规定,联邦政府把落实环保法案的责任归回各州,但对是否接受各州的行动方案,联邦政府保留最终决定权。”该规定主要体现
A.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B.各州有权制定自己的法律
C.州法律制定推动了联邦法律的完善
D.联邦政府可以干涉各州事务
6.
1849年雨果在万国和平大会上提出一个名词“欧罗巴合众国”,并预言:“炮弹和炸弹将让位于选票,各民族将普遍使用表决权,一个伟大的拥有主权的立法机构将实行其真正的仲裁。这个机构之于欧洲,就像英国国会之于英国、德意志联邦议会之于德国、法兰西制宪会议之于法国一样。”雨果对欧洲未来的设想是
A.以和平民主方式建立主权国家B.和平民主基础上主权国家的松散联合
C.英德法三国主导的欧洲主权国家联盟D.欧洲各国议会共同决定欧洲内部事务
7.
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这两个事件
A.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B.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帮助受援国恢复了经济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8.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9.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10.
1906发行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中认为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这一认识( )
A.有力反击了立宪派的担忧B.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的幻想
C.正确分析了革命的利弊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11.
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得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
12.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B.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C.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
D.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
13.
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
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14.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认为:“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示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示的那样。”该思想的意义在于
A.准确定位人的主观能动性B.承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C.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D.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15.
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16.
下图是一幅1879年的漫画,其意在说明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艺术家是由刷子和颜料罐进化而来的。由此可以看出进化论: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遭到漫画作者的讽刺
C.推动艺术发展进步D.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
17.
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鄙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行仁政无以异也。”这说明陈独秀
A.认为民众觉悟低中国不具备立宪政治的条件
B.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
C.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制
D.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
18.
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下图所示),这种国际体制
A.工业革命后开始形成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19.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B.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