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模拟预测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9454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或是国都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统治者居住的宫殿大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其他则按照职业分工和城市区位功能分为手工业作坊区、一般居民居住区、商业区和旅馆区等。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按尊卑等级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上。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整理
材料二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近代天津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700亩,租界的一切事务均听命于各国租界的工部局,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此时,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商场、银行、俱乐部、电影院、舞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近代天津所具有的特点。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4.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2.单选题(共7题)

5.
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6.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
A.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C.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D.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7.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耕经济的领先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重农抑商的风气
8.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9.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在其《论家庭》一书中说:“人的欢乐不在于过闲散的、无所事事的生活,而在于进行工作和活动。”他还宣称一个人应当有三样东西:房子、土地和商店。据此可知,阿尔贝蒂
A.大力宣扬了理性主义
B.追求俗世生活的幸福
C.希望实现财富的均等
D.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观
10.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1.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D.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3.选择题(共1题)

12.

2017年1月20日,        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