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人文主义在西方经历了萌发、复兴、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1)据材料一,指出普罗泰格拉对神的态度及其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实现“个人自觉”的做法。
(3)据材料三、四,概括薄伽丘与马丁·路德二者主张的异同。
(4)材料五中“不合理的东西”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学者的“合理”主张。
(5)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他坚持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谴责那些哗众取宠不愿意追求个人人格完善的人,认为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是同一个造物者缔造的,我们的灵魂具有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潜力、相同的品质。既然我们生来相同,区别我们的主要差别就是品德。具有好的品德并付诸行动的人,称为高贵的人,反之则是不高贵的人。——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四 ……如此看来,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五 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普罗泰格拉对神的态度及其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实现“个人自觉”的做法。
(3)据材料三、四,概括薄伽丘与马丁·路德二者主张的异同。
(4)材料五中“不合理的东西”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学者的“合理”主张。
(5)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3题)
2.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选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三次“革命”分别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封建制度被推翻、新中国成立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 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 秦朝统一全国、武昌起义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封建制度被推翻、新中国成立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 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 秦朝统一全国、武昌起义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3.
(题文)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
4.
明朝后期,中国的生丝、纺织品、棉布、瓷器等几乎遍及全球,外贸长期处于出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整个世界经济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材料反映
A.整体世界出现拉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
B.白银流入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工商业发展 |
D.国际商贸中心地区已转移到西太平洋 |
5.
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
C.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
6.
如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时间 | 工具 | 经济要素的变动 |
公元前4世纪 | 铁器的使用 |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
18世纪末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厂的普遍出现 |
19世纪末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
20世纪中叶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
C.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 |
7.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对重要事件的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B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
C | 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 |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
A.A |
B.B |
C.C |
D.D |
8.
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
A.妇女地位提高 |
B.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 |
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
9.
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
B.②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 |
C.③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
10.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B.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11.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吉布尼等人时,明确表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说明
A.中美建交促成我国经济战略的变化 |
B.我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
C.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D.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
12.
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员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持清一色的反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
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
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
13.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
14.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任何形式的政府,不管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只要占支配地位的统治团体不尊重构成一个国家传统的基本法律、自然法或神圣律法,就可能变成专制.”材料主要论述了
A.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实质都是专制 |
B.政体形式是影响法律制定的关键因素 |
C.法律制度是少数统治团体统治的工具 |
D.各种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 |
15.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
16.
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
B.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 |
C.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
D.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 |
17.
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A.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 |
B.否定教会权威 |
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
D.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 |
18.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A.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
B.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 |
C.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 |
D.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
19.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
20.
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权威;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
B.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
C.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
D.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
21.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从“师技”向“师道”的转变 |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
C.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
22.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中提到:“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主要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影响减弱 |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C.救国主流思想的变化 |
D.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
23.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