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根据下面材料呈现的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诞生对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l、图2、图3反映的事件涉及到近代中国革命哪两个历史时期?
(3)材料二中,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图3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图反映的事件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诞生对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l、图2、图3反映的事件涉及到近代中国革命哪两个历史时期?
(3)材料二中,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图3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图反映的事件历史背景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峭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弃。
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2)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以中国为例加以论证。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峭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弃。
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2)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以中国为例加以论证。
2.单选题- (共21题)
3.
在梭伦改革期间,对财产的限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这种现象
A.违背梭伦改革初衷 |
B.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 |
C.使民主范围扩大 |
D.导致雅典走向衰落 |
5.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 |
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
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
6.
下图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场景。这一时期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为时代的潮流 |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国共两党的政治追求 |
C.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团结 |
D.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成为各党派的共同需求 |
7.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
B.偶然性 |
C.可能性 |
D.必要性 |
8.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巴黎公社取得的成功没有比预示的未来更重要;它作为象征比作为事件更有威力。”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巴黎公社
A.标志大规模工人运动的兴起 |
B.提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 |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
D.将由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
9.
香港、澳门问题源于晚清政府与英国、葡萄牙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这一实践成果能够体现的政策是


A.人民代表大会 |
B.政治协商 |
C.民族区域自治 |
D.一国两制 |
11.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重在说明美国
A.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 |
B.单方面制裁带来了深刻教训 |
C.积极寻求大国之间合作 |
D.一定程度上认可多极化趋势 |
14.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运动 |
D.清末新政 |
15.
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举措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A.设立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
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
16.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金字塔式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这反映出
A.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显著 |
B.苏联与美国市场的分裂 |
C.国际贸易的均衡化发展 |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
17.
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
B.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
C.体现出当时经济建设的冒进思想 |
D.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18.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里的“改变”是指
A.西班牙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
B.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和世界工厂 |
C.殖民扩张给西班牙带来巨大财富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20.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A.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2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
22.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