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注:(1)1英尺=0.3048米;(2)1993年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是历史上第一个确定主题的世博会,此前历届博览会均无主题。
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年份 | 博览会名称 | 国家 | 举办地 | 主题或内容 |
1851年 | 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 | 英国 | 伦敦 | 1851年英国首创万国博览会,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万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 |
1876年 | 美国独立百年展览会 | 美国 | 费城 | |
1878年 | 第三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 法国 | 巴黎 | |
1889年 | 第四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 法国 | 巴黎 | |
1933年 | 芝加哥万国博览会 | 美国 | 芝加哥 | 进步的世纪 |
1964年 | 纽约世界博览会 | 美国 | 纽约 |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
1967年 | 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 | 加拿大 | 蒙特利尔市 | 人类与世界 |
1970年 | 大阪万国博览会 | 日本 | 大阪 |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
1984年 | 新奥尔良世界博览会 | 美国 | 新奥尔良 |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
1985年 | 筑波世界博览会 | 日本 | 筑波 |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
注:(1)1英尺=0.3048米;(2)1993年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是历史上第一个确定主题的世博会,此前历届博览会均无主题。
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决定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的进口货还是要比它出口的多。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情况。
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
怎样支付这些进口货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呢?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货,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对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收益,这些都带来外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材料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决定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的进口货还是要比它出口的多。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情况。
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
怎样支付这些进口货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呢?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货,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对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收益,这些都带来外汇。
——摘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尼克松就任时,通货膨胀上升到极为令人不安的程度,国际竞争局面的加剧和轻易获取第三世界原材料 机会的丧失等都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
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积极寻求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国进行谈判,以期实现“荣誉的和平”;在外交上,尼克松推动对华、对苏外交新战略。他提出“尼克松主义”,即美国会“积极参与同盟国和朋友国的对外防御和国内发展”,但“朋友国”要承担其未来发展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财政、贸易等经济方面。尼克松进行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裁政权以反击民众的反抗和实现国际市场的独占,这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盟国”离心迹象更为明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改革的影响。
材料 尼克松就任时,通货膨胀上升到极为令人不安的程度,国际竞争局面的加剧和轻易获取第三世界原材料 机会的丧失等都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
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积极寻求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国进行谈判,以期实现“荣誉的和平”;在外交上,尼克松推动对华、对苏外交新战略。他提出“尼克松主义”,即美国会“积极参与同盟国和朋友国的对外防御和国内发展”,但“朋友国”要承担其未来发展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财政、贸易等经济方面。尼克松进行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裁政权以反击民众的反抗和实现国际市场的独占,这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盟国”离心迹象更为明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改革的影响。
3.单选题- (共21题)
4.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
A.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 |
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
C.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
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
5.
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据此可知,万民法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
B.动摇了公民法的法学地位 |
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
D.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 |
6.
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
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
C.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
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
7.
1790年1月,在了解各州具体的财政情况的基础上,汉密尔顿提出了清偿国债的报告,包括州的债务和巨额的外债。他认为解决美国的内、外债“是获得自由的代价,美国的信誉曾一再作为它的保证”。这表明,汉密尔顿主张
A.实施财政赤字政策 |
B.废除美国邦联体制 |
C.强化新政府的信用 |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
8.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
B.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
C.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
D.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
9.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虽然普鲁士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
A.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
B.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 |
C.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
D.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
10.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为了在对法作战中,防止党争,增强行政效率,曾采纳桑德兰伯爵的建议,专任国会下院多数党辉格党的领袖为枢密大臣。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
B.已经建立责任内阁制 |
C.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 |
D.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 |
11.
从1872年到1893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不同文字的版本写了七篇序言,这些序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或完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基本原则不断变化 |
B.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
C.理论来源逐步扩大 |
D.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 |
12.
巴黎公社革命刚刚取得胜利时,公社领导人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恪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你们的自由是你们自己争取的。这一主张表明巴黎公社
A.呈现出人民掌权的发展趋势 |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革命指导 |
C.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普遍支持 |
D.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产物 |
13.
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
A.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 |
B.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 |
C.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 |
D.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 |
14.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开发落后区域计划”,并在之后的国会咨文中指出,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就无从满足这些地区人民的种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据此可知,这一计划表明
A. 美苏战略争夺的重点转移到中间地带
B. 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扩大到亚非拉地区
C. 美国积极促进战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D. 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重要手段
A. 美苏战略争夺的重点转移到中间地带
B. 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扩大到亚非拉地区
C. 美国积极促进战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D. 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重要手段
15.
1967年西欧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截止到2016年欧盟成员国发展到28个。然而,英国却于2016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支持率达到51.9%,此外意大利也在想方设法“脱欧”。这些“脱欧”现象说明
A.欧盟内部国家利益尚需协调 |
B.东西欧国家间矛盾不可调和 |
C.欧洲区域合作水平严重下降 |
D.域外大国介入造成欧盟解体 |
16.
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
B.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
C.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
D.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
17.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
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
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 |
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
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
18.
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
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19.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A.天赋人权思想 |
B.人类意识觉醒 |
C.信仰自由理论 |
D.主权在民原则 |
20.
威尔•杜兰特说:“文艺复兴已厌倦原罪以及令人心悸的、神秘的对死后的恐怖,它不再理会死亡,开始面对生命,早在席勒和贝多芬之前,它便唱出快乐的、无比的颂歌礼赞欢乐。”在
A.告别信仰 |
B.释放本能 |
C.追求高尚 |
D.礼赞生命 |
21.
某思想家指出,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其实他们原是应以传道服侍人的,将基督的信仰与信徒的自由教导人的。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古希腊的智者 |
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 |
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
22.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
C.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价值观发展 |
D.有利于西欧理性精神传播 |
23.
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的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
A.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 |
B.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 |
C.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 |
D.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