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家发布的一切政令,首先是由天子下达旨意、或是由尚书省提出计划和建议,然后交由中书省草拟诏敕或法令,所以中书省大致相当于一个立法机构。中书省起草政令后,必须交由门下省进行审核,门下省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驳回,涂改奏还,称为“涂归”,所以门下省相当于一个审查机构。中书省根据修改意见重新审订后,再经门下省驳正;一道诏敕或法令,往往要经过这样三番五次、来回反复地磋商驳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由中书省发布,经门下省副署,才算正式生效,最后交付尚书省颁布施行;尚书省只有执行权,没有审议权,因而相当于一个行政机构。这种制度称为“三省合议(驳议)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统治者“三省合议(驳议)制”的特点和目的。
(2)结合《1787年宪法》的有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奥巴马“我意识到了权力带来的那种危险的孤立”“我明白了开国者设计制衡制度的智慧”的观点,并指出这种制度与唐代“三省合议(驳议)制”的本质区别。
材料一 凡国家发布的一切政令,首先是由天子下达旨意、或是由尚书省提出计划和建议,然后交由中书省草拟诏敕或法令,所以中书省大致相当于一个立法机构。中书省起草政令后,必须交由门下省进行审核,门下省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驳回,涂改奏还,称为“涂归”,所以门下省相当于一个审查机构。中书省根据修改意见重新审订后,再经门下省驳正;一道诏敕或法令,往往要经过这样三番五次、来回反复地磋商驳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由中书省发布,经门下省副署,才算正式生效,最后交付尚书省颁布施行;尚书省只有执行权,没有审议权,因而相当于一个行政机构。这种制度称为“三省合议(驳议)制”。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材料二 奥巴马在他的自传《无畏的希望》中,回忆当年他受在任的布什总统邀请,与其他新当选的参议员在白宫与布什总统会面的情形。这次会面中,布什对奥巴马极力表现出和蔼可亲的姿态,但当他向新当选的参议员们介绍他的执政日程时,其行为举止变得有点吓人。奥巴马写道:“突然,好像密室里的人按了一下按钮,总统的眼睛开始凝视,他的声音变得激动,语速加快,变得既不习惯也不欢迎其他人打断他的话,他的亲和被一种近乎以救世主自居的固执所取代……我意识到了权力带来的那种危险的孤立。我明白了开国者设计制衡制度的智慧。”(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统治者“三省合议(驳议)制”的特点和目的。
(2)结合《1787年宪法》的有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奥巴马“我意识到了权力带来的那种危险的孤立”“我明白了开国者设计制衡制度的智慧”的观点,并指出这种制度与唐代“三省合议(驳议)制”的本质区别。
2.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 | 弘治(1488~1505年) | 嘉靖(1522~1566年) | 万历(1573~1620年) |
吴江县 | 3市4镇 | 7市4镇 | 10市7镇 |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自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大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4.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仅在契约的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宋仁宗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相当于现在城镇户口),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宋代法制的发展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简述其主要影响?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仅在契约的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宋仁宗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相当于现在城镇户口),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宋代法制的发展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
——摘自朱勇《论宋代法制文明及其历史贡献》
材料二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摘自《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原因及“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决定性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简述其主要影响?
2.简答题- (共1题)
5.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后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能力的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3.单选题- (共33题)
6.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因为商业平等,所以政治平等
B. 经济活动深刻影响了政治理念
C. 商品交换源于自由平等
D. 没有商业贸易,就没有自由平等
A. 因为商业平等,所以政治平等
B. 经济活动深刻影响了政治理念
C. 商品交换源于自由平等
D. 没有商业贸易,就没有自由平等
7.
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
A. 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 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
C. 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A. 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 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
C. 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8.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
C.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
9.
“罗马法规定有能力的罗马人要承担更重要的国家公职,做这样的事都是无偿的,所以这些职位被称为“荣誉”,而且任职者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应付公共的开支。最后,罗马法中还有公益许诺(Pollcitatio)制度,即已担任或将担任公职的人允诺以自己的费用为自己的城市完成某项公共工程。”这说明罗马法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
B.关注执政者的经济实力 |
C.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D.重视团体主义精神 |
10.
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
11.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
12.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
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
D.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
13.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德国确立了二元君主制,法国确立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这主要反映了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
A.渐进性 | B.连续性 |
C.曲折性 | D.多元性 |
14.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
15.
大革命失败后,***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这一主张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
B.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性 |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
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16.
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引发了军阀割据 |
B.强化了中央集权 |
C.结束了君主专制 |
D.实现了民族独立 |
17.
有学者认为: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
B.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
D.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
18.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
B.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
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
19.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作者陈旭麓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
B.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
C.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
D.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
21.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 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C.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
D.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
22.
历史总是多样的,但不同之中也偶有一致之处。17~18世纪,当欧洲各国纷纷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时,中国明清政府仍继续坚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结果都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 |
C.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 |
D.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
23.
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面。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曾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B.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没有依据的 |
C.明清时期虽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中西文化交流不受影响 |
D.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24.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欧洲移民表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 时间范围 | 人数 |
美国 | 1821~1932 | 3420万 |
亚洲俄国地区 | 1800~1939 | 1200万 |
阿根廷 | 1856~1932 | 640万 |
加拿大 | 1821~1932 | 520万 |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5.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A. 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 引起殖民扩张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A. 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 引起殖民扩张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6.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
27.
下表为《l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表中数据不能说明
国家 | 总人口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万人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万人 | 75% | 25% |
美国(1850年) | 约2300万人 | 87% | 13% |
A.城市人口比例是工业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 B.跨国公司和垄断集团推动了人口流动 |
C.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 D.英国率先步入了工业文明社会 |
28.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年份 | 1870年 | 1890年 | 1910年 |
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 | 199.6 | 263.5 | 430.4 |
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 | 51.2 | 101.3 | 207.1 |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
29.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小农经济受到打击
②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候销
③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① 小农经济受到打击
②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候销
③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30.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31.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
32.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
B.自由平等说 |
C.三权分立说 |
D.人民主权说 |
33.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 |
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
C.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
D.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
34.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外曾出现过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但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B.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
C.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 |
D.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 |
35.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A.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
B.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
C.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
D.过分崇尚理性和科学 |
37.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
38.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4.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