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
——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力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
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秫》l982年第l期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与“知识经济”密不可分,“新经济”实际上就是指一种斯的经济彤态,即知识经济。有人曾举例说,知识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垒球定位系统的拖拉机;知识经济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知识经济是住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出现的背景及含义。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力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
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秫》l982年第l期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与“知识经济”密不可分,“新经济”实际上就是指一种斯的经济彤态,即知识经济。有人曾举例说,知识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垒球定位系统的拖拉机;知识经济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知识经济是住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出现的背景及含义。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2.单选题- (共21题)
3.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
B.耕地面积增加 |
C.水利灌溉发达 |
D.注重精耕细作 |
4.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理念,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
C.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
D.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
5.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抑制了土地兼并 |
B.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
D.加剧了皇权的衰落 |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发展 | 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
C.大一统局面形成 | 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 |
9.
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菸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何时
A.唐代 |
B.宋代 |
C.元代 |
D.明代 |
10.
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
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国圈地运动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A.推动了英国议会制改革 |
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
C.加剧了农村的贫困问题 |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
12.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
13.
162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专利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垄断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发明专利的主体、客体、取得专利的条件、专利的有效期限以及宣告专利权失效的条件,体现了现代专利法的基本内容。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保障了该法的通过 |
B.该法律对技术发明起到了激励作用 |
C.该法律主要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
D.该法律不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14.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机器的发明 | B.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 |
C.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 D.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 |
15.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
16.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
17.
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该政策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
18.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
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有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其主要目的在
A.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 |
B.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 |
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 |
D.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 |
20.
史书记载: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B.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C.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D.使用中国传统工业生产方式 |
21.
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
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 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
22.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