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西省怀仁县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937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已出现,魏晋以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新旧税率比较
项目
旧税率(实征银两)
新税率(银两)
进口
布(每匹)
0.373
0.100
棉纱(每担)
2.406
1.000
出口
南京丝(每担)
23.733
10.000
茶叶(每担)
0.475
0.250
 
材料三1860年英法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这使法国获利最大。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工具、纱线、大麻及亚麻制品的关税,在1864年10月1日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并概括该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世纪中期英法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
阅读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材料二: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1)读材料一,分析1895—1900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2.单选题(共11题)

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C.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4.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C.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5.
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6.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民权运动的开展,1870年英国通过了《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材料主要表明
A.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
B.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D.英国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8.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9.
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下列对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受官办近代企业的刺激产生
②“实业救国”思潮促进发展
③“短暂春天”时发展到顶峰
④新中国成立时变为国营企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1.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
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
D.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
12.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13.
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这意味着
A.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C.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
D.私营工商业迅速发展

3.选择题(共2题)

14.012年11月11日,淘宝单日交易额191亿元,网购日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时尚。现在每天全国三分之一的宅送快递业务都因淘宝网交易而产生。上述材料说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一个消费的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成长
③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    
④消费决定生产
15.012年11月11日,淘宝单日交易额191亿元,网购日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时尚。现在每天全国三分之一的宅送快递业务都因淘宝网交易而产生。上述材料说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一个消费的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成长
③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    
④消费决定生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