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题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93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5年是个重要的年代,中外史家多把此年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坐标。荷兰著名历史学家伊恩·布鲁玛说:“1945年是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个20世纪下半叶,乃至直到今天的世界发展脉络,都在这一年里埋下种子。”
我国近年有学者提出异议:不同意以1945年为界将世界史划分为两个阶段,认为“1945年说”不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全貌,这个时代是两种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为主,多种力量从对抗到并存与竞争的时代。1955年冷战格局形成,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稳定局势。从20世纪初到1955年间,“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从1955年至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摘编自(荷)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标志年的信息,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简要分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互相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市场。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对这一趋势的出现如何评价?

2.单选题(共15题)

3.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明清时期
4.
阅读下表,(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朝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5.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
A.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6.
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磅)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B.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英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
D.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衰退
7.
2006年5月英国《卫报》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形成“真正意义的全球化”的关键是
A.苏东国家转向市场经济B.国际组织促进交流合作
C.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D.美国实施单极世界战略
8.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9.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10.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在民国的头十年中,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但在1914~1918年间,直接投资很少。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减弱
B.民族工业抵制外资工业
C.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影响
D.政府政策大力干预经济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手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
读下列四幅宣传画,根据图文信息,宣传“大跃进”的是
A.
B.
C.
D.
13.
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14.
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一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真正体现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
1983年我国实行“利改税”(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政策试点后,某国营企业利润逐渐形成的利税占比如下,据此分析可知
A.改革促使国企效益显著提高
B.高税率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
C.彻底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体制
D.调动了国营企业生产积极性
16.
文物中有一盏雁鱼灯,不仅造型精美,而且使用时还可避免房间空气污染,尤其令人惊叹。从雁鱼灯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中国人自古重视节能环保,在海昏侯时开始出现“环保灯”
B.西汉雁鱼灯不仅工艺精湛,还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C.西汉海昏侯直接使用生活器皿当照明用具,一物多用
D.为西汉列侯的车與制度做了全新的注释
17.
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3.选择题(共5题)

18.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19.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0.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1.

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22.

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