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如同文明解体一样,文明的成长呈现出一种规律的周期性趋势。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我们尚未发现有什么内在原因能够阻止这种挑战——应战过程无限延续下去,即使历史事实表明,自文明诞生到写作本书时为止,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
从材料中提炼至少两个观点,并运用近代欧美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如同文明解体一样,文明的成长呈现出一种规律的周期性趋势。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我们尚未发现有什么内在原因能够阻止这种挑战——应战过程无限延续下去,即使历史事实表明,自文明诞生到写作本书时为止,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
从材料中提炼至少两个观点,并运用近代欧美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馀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来未有之强敌。……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
——李鸿章1874年《筹议海防摺》
材料二但设海防衙门于近畿,(沿海)七省防务仅以一重臣主之,无论东自奉、锦,南暨台、琼,首尾延袤万馀里,非一人之力才精神所能贯注;而形隔势禁,既无长驾远驭之方,亦开外重内轻之渐,其事可暂而不可久也。查泰西各国,外部、海部并设衙门于都城,海部体制与他部相埒(同等)……且海防二字,顾名思义不过斤斤自守,亦不足以张国威而詟敌情。鄙见外患如此其亟,时势必须变通。应请径设海部。
——李鸿章1884年《请设海部兼筹海军》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筹议海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鸿章的海防观。
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馀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来未有之强敌。……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
——李鸿章1874年《筹议海防摺》
材料二但设海防衙门于近畿,(沿海)七省防务仅以一重臣主之,无论东自奉、锦,南暨台、琼,首尾延袤万馀里,非一人之力才精神所能贯注;而形隔势禁,既无长驾远驭之方,亦开外重内轻之渐,其事可暂而不可久也。查泰西各国,外部、海部并设衙门于都城,海部体制与他部相埒(同等)……且海防二字,顾名思义不过斤斤自守,亦不足以张国威而詟敌情。鄙见外患如此其亟,时势必须变通。应请径设海部。
——李鸿章1884年《请设海部兼筹海军》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筹议海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鸿章的海防观。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以中国古代之教育证之,虞之时,夔典乐而教胄子以九德,德育与美育之教育也。周官以卿三物教万民,六德六行,德育也。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书数,实利主义也。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以西洋之教育证之,希腊人之教育为体操与美术,即军国民主义与美育也。欧洲近世教育家,如海尔巴脱氏纯持美育主义。今日美洲之杜威派,则纯持实利主义者也。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1912年2月
材料二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1918年11月材料三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
--蔡元培《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1919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方针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理念并对这一理念进行评析。
材料一 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以中国古代之教育证之,虞之时,夔典乐而教胄子以九德,德育与美育之教育也。周官以卿三物教万民,六德六行,德育也。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书数,实利主义也。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以西洋之教育证之,希腊人之教育为体操与美术,即军国民主义与美育也。欧洲近世教育家,如海尔巴脱氏纯持美育主义。今日美洲之杜威派,则纯持实利主义者也。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1912年2月
材料二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1918年11月材料三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
--蔡元培《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1919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方针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理念并对这一理念进行评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对战争责任认定有什么不同?
(2)国际社会对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处理分别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影响?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对战争责任认定有什么不同?
(2)国际社会对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处理分别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影响?
2.单选题- (共4题)
5.
英国诗人巴特摩尔发表的《家中天使》一诗,颂赞自己的妻子Angel in the House。“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中照顾子女,让在外辛苦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下列哪一观点恰当地解释了这种家庭价值观的成因
A.工业革命的开展 |
B.女权运动的成果 |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的影响 |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 |
6.
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材料中的“危机”
A.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当事国 |
B.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的争夺和对抗 |
C.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
D.说明了大国控制世界可能使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
7.
1959年5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写给***的信中提出:“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并得到***的同意。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 B.左倾思想已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 |
C.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 D.中共中央开始调整经济建设方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