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考试(3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93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30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依据材料并接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理论创新与经济发展”,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具体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平的共同话,可远溯至三千多年前的“雅言”,它以销束音为标准音。随者改胡换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断变化,如秦汉时的关中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为各代之标准音。元代后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明清时期以北京活为基础的“其问语”被称为官话””。清来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呼声。“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错用到汉语中。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官话”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国语”正式确立。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驾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确定商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确定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了促进语言文学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目标:1982年,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明确了“大力推行,积被普及,还步提高”的推广普通活方针:2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月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宫的法定地位。

——摘编自田学军《谐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及新篇章》等

(1)根热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括中国共间语移调的变化,井分析影响中国共同语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村样二共结合所学知识。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投广工作的特点,井说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3.
   材料 张岱,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凭借殷实的家境,张岱的早年在繁华享乐中度过,优裕的生活培育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诸般才艺。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后,张岱绝弃科举功名,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史学爱好。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张岱对司马迁、班固十分仰幕。明崇祯年间,张岱开始撰写明史巨著《石匮书》,积三十年之力撰成。他仿照《史记》“太史公曰”作“石匮书曰”,对其中所载人物、事件,或展开评论,或揭示立篇旨意,阐述书法义例。他在书中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还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角度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针对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社会现实,他还在书中专门设立一些传记,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张岱成为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文化巨匠。

——摘编自夏咸淳《张岱:传统与新潮融会的智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岱《石匮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岱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

3.单选题(共1题)

4.
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延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