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高/考/资/源/网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这种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4)根据材料四,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棉纺织革命与世界市场
材料一 “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光绪十二年《遵化通志》记载:洋线盛行以来,价廉易售,玉(田)丰(润)产棉之境苦难销运,种棉倍少,纺线织布亦鲜利益,多至辍业。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首先发生于英格兰的“棉纺织革命”主要成就是什么?对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世代传习”与英国“专利保护”
材料三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时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订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据《大国崛起》《为什么175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传习有何影响。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有哪些?分析材料说明“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8题)
A.技术支持 |
B.市场支持 |
C.劳动力支持 |
D.资本支持 |
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财富 |
C.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
A.英国原始积累的影响 | B.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
C.欧洲商业革命的作用 | D.荷兰殖民范围的扩大 |
①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
②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④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
A.m=900,n=100 | B.m=800,n=200 |
C.m=600,n=400 | D.m=400,n=600 |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对美洲的殖民 |
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 |
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 |
A.世界各个地区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成为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 |
B.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
C.加速了不同文明碰撞,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会合交融 |
D.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
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
C.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
①新航路开辟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②政府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③成立殖民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掠夺 ④圈地运动 ⑤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②④⑤ |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 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
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 | 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 |
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 | 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 |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
国家 | 总人口 (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 百分比 | 城市人口 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 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 600 | 75% | 25% |
中国(1851年) | 约43 200 | 89% | 11% |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较大 |
B.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
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强于农业文明 |
D.近代中国传统的农本思想仍然很浓厚 |

A.美国国家权力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 |
B.垄断组织为追逐高额利润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
C.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要 |
D.垄断组织的形成提高了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水平 |
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②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
③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 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年代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1870 | 23.3 | 13.2 | 10.3 | 3.7 |
1887—1895 | 28.6 | 13.9 | 8.6 | 3.4 |
1896—1900 | 30.1 | 16.6 | 7.1 | 5.0 |
以上数据说明,这一时期:( )
A.俄国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 B.德国的增长速度始终要低于美国 |
C.美国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 D.法国的经济已出现严重负增长 |
A.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必然趋势 |
B.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 |
C.西欧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潮流 |
D.工业文明的传播具有单向性、平等性 |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 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 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
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 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 B.改变对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

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 |
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 |
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 |
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 |
3.选择题- (共11题)
①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blank#}1{#/blank#}的小鸟站在船头。{#blank#}2{#/blank#}美丽啊!它的羽毛是{#blank#}3{#/blank#}的,翅膀带着一些{#blank#}4{#/blank#},比鹦鹉还{#blank#}5{#/blank#}。它还有一张{#blank#}6{#/blank#}的长嘴。
②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blank#}7{#/blank#}。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blank#}8{#/blank#}吃呢。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义庄之制创始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范仲淹入仕之后禄赐有余,于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3年),于苏州吴、长洲两县,逐次购置田产千亩,设立义庄。范氏义庄对族人的赡给,1050年时都有详细的规矩,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套,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却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
义庄到南宋时期已成社会上一种普遍的制度,明清时期更为盛行。义庄设置普遍化之后,经常由族人共同合作设置,同时也考虑到过分的济助会造成族人的懒惰。如,清代葑门陆氏义庄的赡族规条中,更指出“男丁自十七岁至五十岁,理宜勤俭谋生,非鳏寡孤独老疾可比,本不在应给之例,其有势处贫人,尚安分者,不得不于常格外,暂为酌给”。南宋建阳麻沙刘氏义庄:“患苦乡闾、害及族党者,虽贫勿给;男婚越礼、女适非正者,虽贫勿助”范仲淹最初订立的义庄规矩,以周济族人的日常生活为主,到熙宁六年(1073年)的续订规矩,才有于族人中选有学问品德者为教授,教导族中子弟,由义庄給予津贴。南宋以后的义庄,有不少与义学相结合,以义庄收入,延请师儒,教育族人,使族人不致因清寒而无法向学,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子弟则给予路费。——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义庄之制创始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范仲淹入仕之后禄赐有余,于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3年),于苏州吴、长洲两县,逐次购置田产千亩,设立义庄。范氏义庄对族人的赡给,1050年时都有详细的规矩,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套,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却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
义庄到南宋时期已成社会上一种普遍的制度,明清时期更为盛行。义庄设置普遍化之后,经常由族人共同合作设置,同时也考虑到过分的济助会造成族人的懒惰。如,清代葑门陆氏义庄的赡族规条中,更指出“男丁自十七岁至五十岁,理宜勤俭谋生,非鳏寡孤独老疾可比,本不在应给之例,其有势处贫人,尚安分者,不得不于常格外,暂为酌给”。南宋建阳麻沙刘氏义庄:“患苦乡闾、害及族党者,虽贫勿给;男婚越礼、女适非正者,虽贫勿助”范仲淹最初订立的义庄规矩,以周济族人的日常生活为主,到熙宁六年(1073年)的续订规矩,才有于族人中选有学问品德者为教授,教导族中子弟,由义庄給予津贴。南宋以后的义庄,有不少与义学相结合,以义庄收入,延请师儒,教育族人,使族人不致因清寒而无法向学,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子弟则给予路费。——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义庄之制创始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范仲淹入仕之后禄赐有余,于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3年),于苏州吴、长洲两县,逐次购置田产千亩,设立义庄。范氏义庄对族人的赡给,1050年时都有详细的规矩,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套,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却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
义庄到南宋时期已成社会上一种普遍的制度,明清时期更为盛行。义庄设置普遍化之后,经常由族人共同合作设置,同时也考虑到过分的济助会造成族人的懒惰。如,清代葑门陆氏义庄的赡族规条中,更指出“男丁自十七岁至五十岁,理宜勤俭谋生,非鳏寡孤独老疾可比,本不在应给之例,其有势处贫人,尚安分者,不得不于常格外,暂为酌给”。南宋建阳麻沙刘氏义庄:“患苦乡闾、害及族党者,虽贫勿给;男婚越礼、女适非正者,虽贫勿助”范仲淹最初订立的义庄规矩,以周济族人的日常生活为主,到熙宁六年(1073年)的续订规矩,才有于族人中选有学问品德者为教授,教导族中子弟,由义庄給予津贴。南宋以后的义庄,有不少与义学相结合,以义庄收入,延请师儒,教育族人,使族人不致因清寒而无法向学,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子弟则给予路费。——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