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实验班)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9270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20题)

2.
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B.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C.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D.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3.
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4.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A
闭关锁国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重农抑商
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C
朝贡贸易
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
D
铁犁牛耕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汉代走向成熟
 
A.A
B.B
C.C
D.D
5.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6.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经营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
B.经营规模受到资金的限制
C.主要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
D.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
7.
宋朝初期出现临街设邸店侵街的现象,政府屡禁不止。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这说明宋代
A. 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   B. 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C. 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D. 抑商政策被迫完全废除
8.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 “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9.
《全球通史》中记载:“19世纪末期的美国福特公司采取了某种大规模生产技术,即制造标准的、可以互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技术
A.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基本建立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适应了垄断组织的集中生产
D.反映了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10.
(题文)“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为社会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改善
11.
马克思在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D.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12.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 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
B. 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伦敦纽约
C. 佛罗伦萨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D. 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纽约伦敦
13.
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下列代表近代中国最先进经济成分的是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14.
李鸿章曾就1876年《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这说明李鸿章
A.认为中国应效仿西方开埠通商
B.在为清政府的卖国行为辩护
C.添开口岸对中国自强于事无补
D.欲实现自强便不可添开口岸
15.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16.
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
A.根本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B.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
C.恢复发展自然经济
D.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17.
1985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在工厂门口哭成一片,难以接受;而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B.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
C.社会保障的完善减轻了改革的阻力
D.市场经济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
18.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
C.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
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0.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21.
1929年至1933年,胡佛政府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增加了250英亩,并从1931年开始修建著名的胡佛水坝工程。这说明胡佛总统
A.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社会经济
B.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
C.过度开支加剧了国家经济困难
D.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