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6分)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材料三: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4分)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6分)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材料三: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4分)
2.单选题- (共16题)
2.
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为民族资本提供了发展的资金 |
B.资本输出加快了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 |
C.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设备和技术 |
D.列强资本输出迫使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
4.
下列纺织业发展的情形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有( )
①丝绸行销欧洲,中国始有“丝国”之称一汉代
②缂丝技术出现——唐朝
③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明
④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一明代
①丝绸行销欧洲,中国始有“丝国”之称一汉代
②缂丝技术出现——唐朝
③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明
④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一明代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7.
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
8.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9.
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
B.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
C.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11.
某学者写到:“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个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个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后,内部文化仍可以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指
A.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 |
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
C.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
D.受到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
12.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年份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美国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
D.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
13.
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将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以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建立低碳燃料标准。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被广泛利用始于
A.新航路开辟 |
B.蒸汽动力的推广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
D.电力的广泛应用 |
1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
15.
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A.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B. 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 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
D. 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年份 | 丝茶 | 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 |
1871〜1873年 | 87.20% | 12.8% |
1891〜1893年 | 51.50% | 48.5% |
A.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B. 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 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
D. 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16.
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
A.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B.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
C.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
D.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 |
17.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而1934年他第二次到这里时,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这么说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
B.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 |
C.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
D.苏联与西方国家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