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918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英王的自白

某同学为英国历史上四位君主撰写了四段独白。

国王一:“我的生活太郁闷了。说的话没人听,还要看教皇的脸色,警惕贵族的挑衅。什么时候我才能真正的统治这个国家,而不是一块领地。”

国王二:“我的生活太复杂了。我得到了想得到了权力,如何摆平议会中的那些贵族、教士、骑士、市民真令人头痛。我不得不和这么多人分享国家的权力。”

国王三(16世纪在位):……

国王四(18世纪在位):……

问题:
(1)根据材料,判断国王一、国王二分别处以何种政治体制之下?请说明判断理由。
(2)请根据所学和范例,为16、18世纪的英国国王分别撰写一段独白。
2.
知识分子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东方社会普遍存在着合法的统治权力真空。原有的封建统治阶级由于蜕变为西方帝国主义利益的代理人,他们在本国民众中的权威已经大大丧失;农民起义和造反在20世纪也已走过其巅峰期;……资产阶级虽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但因种种原因,无力带领群众完成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中,知识分子便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充当起了领导者的角色。”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时中国“帝国主义利益的代理人”是谁?
(2)举例说明中国的“资产阶级无力带领群众完成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结合中国重大历史事件说明“知识分子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充当起了领导者角色”的观点。
3.
国际贸易的变局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前后国际贸易的变局。


仔细观察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国际贸易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2)材料中的变化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
科学中心的转移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科学成就

西方科学成就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596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543

潘季驯

《河防一览》

1590

开普勒

《宇宙的神秘》

1596

程大位

《算法统宗》

1592

吉尔伯特

《论磁》

1600

朱载堉

《绿学新说》

1584

伽利略

《星际使者》

1610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637

哈维

《心血运行论》

1628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1640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78

 

 

材料三 马戛尔尼及使团乘坐的“狮子号”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配备有64门大炮,……礼品有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座钟、八音盒、玻璃镶金彩灯、羊毛挂毯和地毯、金色马鞍和马车,还有毛瑟枪,连珠枪、利剑、铜炮、榴弹炮及装备有110门大炮的英国军舰模型。而在镇江城声势浩大的军事操演里,马戛尔尼注意到濒临坍塌的城墙,2千多名士兵随着音乐声在旌旗下接受检阅。兵士们装备了弓箭,戟矛,还有少量的带羚角枪刺火绳枪。他们戴的头盔从远处看像金属那样闪闪发光,…… 而过于笨重的钢盾牌也只是用于炫耀而已,平常只是用一种藤制的盾牌。

——戴鞍钢《晚清史》

(注:马戛尔尼,英国外交官1792年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在热河行宫两次谒见乾隆帝,提出开放宁波等地为通商口岸,裁减关税等,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英国使团无功而返。)

材料四 近代科学中心的转移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中西方科学的特点。
(2)观察材料四(图例),概述近代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并分析原因。
(3)你如何看待中国科学在世界地位的变化?

2.单选题(共24题)

5.
古代罗马法体系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下列法律现象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境内全体自由民以平等的公民权。    
② 罗马皇帝颁布敕令,规定北非地区人民的债权受罗马法律保护。
③ 罗马大法官颁布法案,废除了罗马平民与贵族通婚的禁令。    
④ 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政府将刻写法律条文的铜牌公布于罗马广场。
A.④②③①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
6.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材料中的“巴厘满”类似于美国的
A.总统B.国会C.最高法院D.美联储
7.
庚子以后,清政府再次打出“维新”旗号,展开变法。民国之初,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激烈反对。对上述历史现象的最佳诠释是
A.改革是实现王朝自救的出路B.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现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D.封建统治的根基已不复存在
8.
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我的胞兄香港(岛)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啊,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其中的“香港(岛)”和“九龙”被英国割占分别是通过
A. 《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9.
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太平军
B.洋务派
C.八国联军
D.义和团
10.
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11.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COBET”的汉语音译(英文为 Soviet ),意即“代表会议”,列宁称之为“革命政权的萌芽”。在十月革命期间,苏维埃代表主要来自
A.工人和农民B.工人和士兵C.工人和资本家D.士兵和资本家
12.
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 促成当时“文化融会”的主要因素是
A.丝绸之路的广泛传播B.民间的海外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D.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坚船利炮
13.
“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造成血腥和爆烈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归根结底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这一变化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社会立法的推出D.工业革命的启动
14.
罗斯福新政通过推出一系列法案以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下列法案旨在限制过度贫富差距的是
A.《存款保险法》B.《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动关系法》
15.
下图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俄国已沦为与亚非拉一样的殖民地国家
B.资本输出额越低,反映输出国的国力越弱
C.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侵略的重要手段
D.英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16.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康有为
17.
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此表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中国纺织业的竞争力下降B.中国成为外国原料的产地
C.中国关税主权完全丧失D.中国成为外国商品的市场
18.
一部历史人物纪传影片的旁白说道:“这个名字被全世界所认识,……从他开始,从德国开始。最终在整个欧洲,整个世界实现了传统罗马天主教的第二次分裂,传统天主教也开始了三教鼎立的局面。”“这个名字”应该是
A.马基雅弗利
B.马丁·路德
C.马克思
D.俾斯麦
19.
卢梭是法国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下列观点出自卢梭的是
A.“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B.“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
C.“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许可,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
D.“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20.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论某一人物时说:“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这里所说的“他”是
A.马克思
B.列宁
C.***
D.邓小平
21.
下图《皇室御尊影》是日本明治天皇的全家福,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皇室成员以身作则倡导全盘西化B.天皇身披西式军服象征重视军事
C.男立女坐格局受到西方风俗影响D.皇室的影像折射了当时改革取向
22.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谈及俄国与西方的关系时说:“俄国人对于西方人17世纪的这些侵略行为的回应,就是大量采用西方技术,大量引进与这些技术不可分割的西方生活方式。”能突出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列宁的十月革命D.参与瓜分中国东北
23.
《日知录·宋市风俗》记载:“及神宗朝,荆公秉正……国是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矣。”此段材料
A.对王安石变法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B.对改革前的描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C.对王安石变法持全盘否定态度D.反映后人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高
24.
1919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为实现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展开了激烈的外交博弈。对会议的结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失去了传统的海上霸权B.法国削弱德国的意图未能得逞
C.美国实现了领导世界的野心D.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仍被牺牲
25.
观察下边的一战前的漫画。该漫画表达的实质含义是
A.欧洲危机使得列强惶恐不安
B.列强争夺造成巴尔干危机
C.帝国主义争霸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D.巴尔干危机是导致大战的根源
26.
下图是二战后期美国发布的一张海报,根据海报内容,它重在
A.表明美国是反西斯战争的领袖
B.宣布苏美英正式结成军事联盟
C.敦促苏联红军尽快对日本作战
D.强调世界反西斯国家联合作战
27.
报纸上一篇“拷问夏王朝”——来自二里头的遗址的最新报告,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其焦点是“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都”,而证实夏王朝存在。你认为以下各项可以作为最佳证据的是
A.二里头的地层年代根据碳14测定是传说中的夏商分界公元前1600年左右
B.二里头的地理方位正处于后世文献所说的伊河与洛河之间
C.出土最多的酷似公鸡的陶器与传说中的夏部落图腾相吻合
D.三座大型宫殿,规模之大、等级之高,公认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都城遗址
28.
“任何人在林肯城之居留期已达一年零一日,且已照章纳税,任何具有申请权之人亦未提出要求……,则予亦将准许彼等与过去一样,继续以市民身份居住于予之林肯城中。”这份11世纪英王颁布的文件最不利于
A.封建领主B.农奴C.市民D.国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