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材料二 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
材料三 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材料一 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材料二 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
——罗萍《短暂的辉煌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材料三 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2.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1)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根源?
(2)指出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政治体制、政府政策和外部环境分析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历史地位。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根源?
(2)指出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政治体制、政府政策和外部环境分析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历史地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示法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学者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制作的框架结构图。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围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图示法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学者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制作的框架结构图。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围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材料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根据材料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2.单选题- (共12题)
6.
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这反映出
A.中国农村耕织分离 |
B.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
C.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
D.自然经济渐趋解体 |
7.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现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启蒙,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A.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 |
B.大力引入西方先进技术 |
C.消除了“夏夷之防”观念 |
D.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 |
8.
“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客观影响 |
9.
下图为1838—186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该图反映出


A.自然经济无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
B.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 |
C.中国渐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英国在中国外贸中占据主导地位 |
10.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业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说明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C.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11.
南京国民政府一开始就把工业化任务放在发展重工业上,并建立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者,这一举措
A.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结构 |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
D.延续了晚清的工业化政策 |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棐卿用“抵羊牌”作为公司毛线的商标(见下图),实业部长孔祥熙给与“抵羊牌”毛线以免税的特惠政策,仅仅三年,其销量就占据了国内销售市场的87%,并出口东南亚十几个国家。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
C.反帝爱国运动巨大影响 |
D.北洋政府支持经济发展 |
13.
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 |
B.“西体中用” |
C.突破“器物”限制 |
D.“求富”以“自强” |
14.
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
15.
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