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南周口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907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7/1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荣氏兄弟(荣敬,德生)抓住时机,向面粉业大举投资。1914年——1919年,茂新,福新厂的生产能力激增,其面粉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1915年荣氏兄弟创办办申新纱厂 
——《荣氏兄弟的创业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5分)
(2)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5分)
(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8分)
(4)据材料五回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什么?(2分)

2.单选题(共8题)

2.
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C.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4.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有
时间
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有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美国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6.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实现安居乐业,党和政府发起了( )
①“菜篮子工程” ②西气东输工程    ③安居工程 ④南水北调工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
①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②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③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
④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目前,电视上出现“电视商场”这类专题节目,它所体现的电视的功能是(   )
A.政治引导B.休闲娱乐
C.文化教育D.引导消费
9.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