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材料一 盛宣传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定,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 钱庄 | 外国洋行 | 外国在华银行 | 合计 |
1897年底 | 70 | 14 | 12 | 4 | 100 |
1898年底 | 51 | 11 | 38 | 0 | 100 |
1899年底 | 85 | 0 | 15 | 0 | 100 |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2.简答题- (共1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图12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单选题- (共23题)
| 2000 | 2006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 | 7.7 | 52.3 | 165.3 | 185.8 | 213 | 232.3 |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 | 10.5 | 35 | 135.8 | 210.2 | 246.4 | 270.3 |
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 农业税(万贯) | 非农业税(万贯) | 农业税:非农业税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1 | 1567.3 | 60:40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①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②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
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
A.“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
D.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①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A.②③①④ |
B.③①②④ |
C.④①②③ |
D.④③①② |
A.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
B.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
C.新型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
D.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 |
B.推行标准化生产 |
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
D.创制水力织布机 |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
B.小农经济日渐解体 |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
类别 | 1866-1894年 | 1895-1913年 | ||
设厂数 | 设立资本(元) | 设厂数 | 设立资本(元) | |
船舶修造 | 7 | 2700 | 16 | 51870 |
轧花机制造 | 3 | 300 | 14 | 2520 |
缫丝机制造 | 1 | 400 | 9 | 5600 |
合计 | 11 | 3400 | 39 | 59990 |
A.为欧美列强所控制 |
B.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
C.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 |
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二大 |
C.中共十四大 |
D.中共十五大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① |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
② |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
③ |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
④ |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
A.②③①④ |
B.②④③①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①③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
A.20世纪60年代 |
B.20世纪7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A.19世纪中期 |
B.19世纪末期 |
C.20世纪初期 |
D.20世纪中期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
4.选择题- (共5题)
shì
{#blank#}1{#/blank#}卷 注{#blank#}2{#/blank#} 地{#blank#}3{#/blank#} 装{#blank#}4{#/blank#}
lì
鼓{#blank#}5{#/blank#} {#blank#}6{#/blank#}害 {#blank#}7{#/blank#}来 {#blank#}8{#/blank#}外
shì
{#blank#}1{#/blank#}卷 注{#blank#}2{#/blank#} 地{#blank#}3{#/blank#} 装{#blank#}4{#/blank#}
lì
鼓{#blank#}5{#/blank#} {#blank#}6{#/blank#}害 {#blank#}7{#/blank#}来 {#blank#}8{#/blank#}外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