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三)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9028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单选题(共43题)

1.
1868年11月24日《上海新报》报道,“兹见上海有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A.黄包车
B.自行车
C.汽车
D.电车
2.
下图中的太原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王家大院的建造者和主人王氏,靠卖豆腐起家,它是明清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建造了这一豪宅。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3.
我国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是在:
A.原始社会B.夏商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4.
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特点有:①由官府直接经营,集中进行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僚、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材料优势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并为对外贸易提供产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
A.当时欧洲国家已能生产瓷器B.当时欧洲国家的手工业发展极其缓慢、落后
C.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D.当时中国青花瓷出口量最大
6.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
A.礼尚往来的社会风尚B.古代人们追求名利
C.私商活动活跃D.工商食官现象严重
7.
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有: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③大运河的开通    ④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⑤“重农抑商”转变为“重商抑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8.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分。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其中“草市”是指:
A.唐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B.宋代的农村集市C.唐代的农村集市D.汉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
9.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
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
10.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11.
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
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
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④西方资本主义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14.
下图是宋代的一家针铺,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该材料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经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5.
(题文)明清时期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违背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①鼓励垦荒
②推广农作物
③实行“海禁”
④对商业征收重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③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 ④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17.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
A.冶金业B.采煤业C.棉纺织业D.造船业
18.
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的成就是:
A.珍妮纺纱机出现B.改良蒸汽机出现C.蒸汽轮船出现D.蒸汽机车
19.
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机器在冶金、采矿、交通业中广泛应用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解决工业革命的动力
C.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的产生D.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20.
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产生的前提条件原因是:
A.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的拓展B.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C.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提高D.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21.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飞梭出现B.珍妮纺纱机出现
C.改良蒸汽机出现D.轮船出现
22.
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3.
马克思、恩格斯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以下叙述中对上述一段话理解正确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 ②市场需求的扩大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形成了世界市场 ④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工场手工业产生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4.
从全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25.
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的最重大影响是:
A.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B.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C.对金钱的贪欲,使抢掠、欺诈成为商人在海外贸易时的惯用手段
D.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6.
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B.荷兰、法国、葡萄牙C.西班牙、荷兰、法国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27.
早期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的最大作用是:
A.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的利润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扩大了世界市场
28.
工业革命开展的必然因素主要是:
A.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
B.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突破
C.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
29.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30.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
A.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
B.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C.农民的掠夺
D.英国资本家固有财产
31.
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的拓展B.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D.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32.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 (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34.
(题文)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黑奴贸易
C.发展手工业生产
D.夺取海上霸权
35.
“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  (  )。
A.技术支持B.劳动力支持C.市场支持  D.资本支持
36.
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地主B.资本家C.工人D.农民
37.
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38.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39.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40.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41.
1960年,美国电视台首次直播总统候选人辩论场景。有趣的是,同一场辩论,在家里没有电视机、只能收听电台转播的选民看来,两个人基本上打了个平手;而观看电视转播的选民,却一边倒的支持肯尼迪。这反映了
A.尼克松的观点更符合美国社会底层的利益
B.美国社会中产阶级青睐出生良好的候选人
C.政治候选人的上镜表现对选举有直接影响
D.电视台比电台更加善于抓住选民潜在心理
42.
关于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回忆录》写道:“我们告诉美国人我们同意拆除飞弹,前提是总统要保证不会入侵古巴。最后肯尼迪让步了,这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一大胜利。”而在1980年出版的某部历史著作却写道:“肯尼迪赢了!苏联政府退让,同意拆除飞弹基地并移回苏联。”两份材料对获胜方的观点存在分歧,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都表达了美苏拆除飞弹的意愿
B.各自论述的目的、论点不同
C.都回避了对自己不利的客观事实
D.捏造了打击对手的大量信息
43.
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2.选择题(共7题)

44.

读“南方地区图”,回答问题

45.

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l6周年,某中学准备举行香港知识竞赛活动,下面关于香港叙述正确的是(   )


46.

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l6周年,某中学准备举行香港知识竞赛活动,下面关于香港叙述正确的是(   )


47.—Would you like to go to a movie with me this afternoon?

—__________. Let's meet at the movie theater.

48.—Would you like to go to a movie with me this afternoon?

—__________. Let's meet at the movie theater.

49.—Would you like to go to a movie with me this afternoon?

—__________. Let's meet at the movie theater.

50.—Would you like to go to a movie with me this afternoon?

—__________. Let's meet at the movie theater.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