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中学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强化训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892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3

1.判断题(共10题)

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金融领域爆发,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和破坏性强的特点。
2.
读下面关于苏俄1921—1925年间农业发展情况的表格,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俄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年份
谷物产量(万吨)
播种面积(万公顷)
大牲畜数(万头)
1921
3625
9030
8040
1922
5030
7770
6990
1923
5659
9170
6510
1924
5140
9810

1925
7247
10043
18920
 
3.
关贸总协定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5.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中国长江沿岸的重庆地区出现。
6.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中,属于江苏籍的有张謇、荣氏兄弟等。
7.
下表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粮、棉、钢产量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反映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一(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担
1100万吨
二(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担
1500万吨
三(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担
1050—1200万吨
 
8.
1978年,我国在江苏试点开始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
9.
新航路开辟后,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0.
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

2.单选题(共62题)

11.
语汇在媒体中出现频率的多少直接反映了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是1945—1950年世界各大媒体出现较多的语汇,其中属于1947年的是
A.联合国、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冷战、美苏争霸
B.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冷战、对抗、经济共同体
C.经济恢复、冷战、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民族独立
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国际合作、霸权主义、和平共处
12.
世界经济的重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转移到美洲。其中,美国得以控制西欧市场的关键措施是
A.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
B.成立欧洲共同体
C.实行马歇尔计划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13.
欧共体和欧盟建立的共同点是
①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
②是经济政治联盟
③反映了欧洲统一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增强
④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应当
①把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联系放在首位
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③增强经济政治安全意识,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B.受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C.手工工场出现并扩展
D.新航路开辟导致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16.
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法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经济一体化
B.政治一体化
C.国家一体化
D.军事一体化
18.
为防止美国微软公司垄断软件行业,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这反映了
A.微软公司垄断危害了公众利益
B.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联邦政府对微软公司垄断的不满
D.世界贸易的贸易互惠原则
19.
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实质上反映了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泡沫经济破产
D.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20.
关于当今世界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趋于多极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
③世界经济出现全球一体化趋势
④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说法相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1.
欧洲经济在二战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国家干预经济
②发展高科技带动劳动生产率
③逐步建立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等福利国家制度
④“马歇尔计划”所提供的援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2.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地区,此后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
23.
世界经济全球化
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②使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
③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④有可能给一些国家带来社会动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
下列与工业革命相关的是
①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③工人运动兴起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
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涉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26.
19世纪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有
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②西方列强加强海外殖民扩张,使亚、非、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③新航路的开辟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④先进而便捷的交通及通讯工具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
世界市场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下形成的,下列现象最能反映世界市场形成的是
A.亚、非、拉美地区成为西方国家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B.西方国家间贸易的扩大
C.西方国家与亚、非、拉美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扩大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28.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冷战”格局的形成美苏对峙
C.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9.
美国欧洲问题专家卡莱奥分析说,欧盟仍需美国来确保其内部均衡,欧盟一体化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同时,维持美国的稳定并对它起制约作用也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强大而友好的欧盟。这表明
A.国家力量决定国家之间关系
B.美国放弃控制欧盟
C.世界力量的对比正着发生变化
D.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30.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依据是
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键职务由美国人担任
②美国取得了关贸总协定的决定性控制权
③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1.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在
A.1948年
B.1986年
C.1994年
D.2001年
32.
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汽车
②火车
③飞机
④轮船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33.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复兴工业
34.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调整农业经济
B.恢复银行信用
C.举办公共工程
D.规范企业行为
35.
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是
A.繁荣——滞胀——复苏——繁荣
B.滞胀——繁荣——复苏——繁荣
C.复苏——繁荣——滞胀——繁荣
D.繁荣——复苏——滞胀——繁荣
36.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共同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C.采取了贸易壁垒政策
D.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7.
以下选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工业国有化
D.实物配给制
38.
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克服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而实施
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39.
二战后,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确立其统治地位是通过
A.推行“金元外交”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税与贸易协定
D.操纵联合国
40.
标志着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世界贸易组织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1.
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英国议会于1651年颁布了
A.《航海条例》
B.马歇尔计划
C.《权利法案》
D.《布雷顿森林协定》
4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A.从开始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C.中心环节是建立和完善各种责任制
D.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44.
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不能说明的是
①中山装取代了传统的服饰
②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③人们的服饰受西方的影响
④中山装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欢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5.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A.京汉铁路的修建
B.沪宁铁路的修建
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
D.京九铁路的修建
46.
“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与之相关的选项是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7.
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聚族而居
②小农经济的基地
③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④近代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48.
读下图,开辟线路1和线路2的航海家分别是
A.达·伽马、哥伦布
B.麦哲伦、哥伦布
C.迪亚士、麦哲伦
D.哥伦布、麦哲伦
49.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最先走上殖民侵略的两个西方国家是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荷兰
C.西班牙和葡萄牙
D.意大利和德意志
50.
下列国家和地区曾被荷兰殖民者所占领的有
①印度沿海海岸
②马六甲和锡兰、台湾
③新尼德兰
④加利福尼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资本主义列强的压制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
③清政府的盘剥与勒索
④自然经济的抵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52.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简单模仿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53.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
D.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54.
东汉时,杜诗发明的水排用于
A.农耕
B.通风换气
C.排水灌溉
D.炼铁
55.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并取得长足发展。下列情况在明代作品中可能出现的有
①家中摆有青花瓷、彩瓷
②商业活动中出现了纸币
③广州“十三行”生意兴隆
④《红楼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56.
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实施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朝
57.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不包括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使中国与世隔绝
C.有效地防止了外敌的入侵
D.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58.
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的是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工业主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59.
一次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资金和技术
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D.国内军阀混战
60.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

①商业广告
②印刷技术
③商标意识
④冶金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1.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62.
读下面的《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3.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
A.胭脂盒和胭脂瓶
B.珐琅瓷瓶
C.瓷器碎片
D.铜钱
64.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
65.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6.
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句中能捕捉到的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在当时很繁荣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C.扬州出现了私人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7.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
A.贸易范围的扩大
B.商业资本的发展
C.航路中心的改变
D.商品种类的增多
68.
16世纪从英国到达印度最近的航路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69.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70.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1.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72.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3.选择题(共3题)

73.将“6V,2W” 和“8V,2W” 各一只串联在电源上,通电后有一只灯正常发光,另一只发光较暗,则哪只灯在正常发光?
74.罗阳,歼 -15 总负责人,2012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 30 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机型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    )
①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④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
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0道)

    单选题:(6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