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材料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
材料 表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 | 中国 | 美国 | 苏联 | 日本 |
1950 | 61 | 8785 | 2733 | 484 |
1955 | 285 | 10617 | 4527 | 941 |
1965 | 1223 | 11926 | 9102 | 4116 |
1975 | 2390 | 10582 | 14134 | 10231 |
1980 | 3712 | 10080 | 14800 | 11141 |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2.单选题- (共11题)
4.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
5.
1993年,跨国公司开始狂热地追逐中国市场,外资企业蜂拥而入。据统计,1979~2000年,中国累计吸引外资3462亿美元,其中1992~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这反映出
A.外国投资开始改变中国经济结构 |
B.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发展有利 |
C.全球化浪潮对中国只有利没有弊 |
D.经济体制改革获得较广泛认同 |
6.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ll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
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 |
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
7.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派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
8.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B.开启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历程 |
C.提出了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
9.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一首名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诗曾风靡一时,道出了全国上下热切的渴望。中国,需要找到那把钥匙,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窗口。材料中的“钥匙”是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三大改造 |
D.改革开放 |
10.
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祖国各地》《实干录》《新风赞》《国际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
B.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11.
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12.
1978年10月,中美洽谈合作的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英语词汇“jointventure”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认为既新鲜有趣又不可思议,尽管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
A.发展经济必须解放思想 | B.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
C.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 | D.美方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
1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