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岁伐。
材料二 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
材料三 “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口出现的新现象,谈谈你对这些新现象的看法。(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交通的特点,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秋瑾认为女性地位提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教育、思想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原因。(8分)
材料一 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岁伐。
材料二 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
材料三 “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口出现的新现象,谈谈你对这些新现象的看法。(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交通的特点,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秋瑾认为女性地位提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教育、思想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原因。(8分)
2.单选题- (共10题)
2.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
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3.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4.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田庄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5.
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
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 |
C.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
6.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7.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8.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9.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原有的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1993年粮票全部取消,结束了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短缺时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B.计划经济在我国终结 |
C.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市场定价 |
D.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 |
10.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
B.***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新中国科技——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
D.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