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844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
——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分析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影响。
2.
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纵观整个中国法制史,对于知识产权问题,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中国历朝法典曾通过法令限制使用某些特殊标志,但主要是与皇族和官府联系在一起的标记(诸如五爪的龙)。对于涉及民间工商业知识产权的纠纷,百姓主要求助于地方官,并非基于“父母官”指明这种仿制为非法,而是靠恳请其防止不公和欺诈。官府也往往以民事纠纷来看待此类案件。据宋代史书记载:“亳州出轻纱,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摘编自安守廉《知识产权还是思想控制:对中国古代法的文化透视》
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英国1624年制订的《垄断法规》规定:“当任何人利用他自己的费用和企业,或通过他自己的智慧和发明,确实把任何新技术引进王国或把任何过去从未应用的发明引入,促进了贸易,有利于王国,可以授予他在合理的时期内以专利权,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在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给予发明专利以肯定。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晚年的瓦特,依靠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生活非常富庶。
——《大国崛起》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正式引入中国。1912年颁布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194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专利法》等文件推动着我国专利法律制度逐步走向成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7%,知识产权的范围逐渐扩大。目前,中国已参加了有关专利方面的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摘自蒋志培《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
(1)比较材料一中两则材料的内容,指出在对发明者专利权的保护方面,中西方在保护方式方面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古代相比中国近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战”后,日本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开始随之急剧膨胀,日本人对亚洲的优越感及指导者意识更是越发浓厚。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
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小寺的大亚洲主义虽然在表面上主张中日两国的相互团结依存,但实际上却否认中国的地位,宣扬日本以“调和文明”来改造中国。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文翁,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并送他们到京城,让他们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翻译并整理自《汉书·文翁传》
(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在蜀地进行民风教化的作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翁推行民风教化的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不定的名称,这一名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迁演变过程。
时期
名称
主要范围
汉武帝
西域
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东汉
西域
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
唐朝
西域
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
五代
西洋
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
明代
西洋
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西方
欧洲国家
晚清
西方
西洋
专指欧洲国家
二战后
西方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结合表格信息与所学知识,围绕“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20题)

6.
恩格斯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
A.罗马法注重调节经济关系,法律程序严谨
B.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
C.罗马法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D.罗马法中包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
7.
“英国近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下列英国的制度与“中世纪政治体制”有关的是
A.责任内阁制B.两党制
C.分权制衡体制D.总统制
8.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9.
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
A.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
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
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10.
“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公社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B.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D.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11.
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的论述的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新特点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13.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说明了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C.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D.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14.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东方社会皇权主义的盛行
B.小农经济封闭落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15.
《易·系辞下》:“包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三国谯周《古史考》:“神农作市,高阳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据上述材料,由此得知(  )
A.我国古代的“市”起源悠久B.神农时官府已开始垄断商业
C.当时“市”被限制在固定区域D.当时的“市”并无时间限制
16.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中唐至两宋时,政府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
A.政府管理逐渐松弛B.中国古代以朝贡贸易为主
C.私营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D.经济交往的目的越来越明显
17.
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8.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19.
16世纪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那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以下不属于“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表现是
A.直接的东西方贸易B.早期的殖民扩张
C.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D.传教士来华
20.
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新订的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一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这说明上海机器织布局
A.具有脱离官方管理的商办性质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C.管理人员具有专利保护意识D.封建性色彩浓厚
21.
瓦拉在《论作为真正幸福的享乐》一书中,认为世俗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人必须享受尘世生活的一切乐趣。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也说:“我们的一切行动,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拉伯雷也说,追求“自由”和财富就是幸福。以上材料实质上是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
A.倡导追求现世的幸福B.要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统治地位
C.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D.揭露教会禁欲主义思想
22.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
23.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24.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间喜剧》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B.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
C.中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具有类似的文学手法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2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帝制B.废除了封建制度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选择题(共5题)

2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3cm,顶角是60度,则底边长是{#blank#}1{#/blank#} cm。
27.

下列函数是指数函数的是(  )


28.

下列函数是指数函数的是(  )


29.

读一读,选出不同类的单词。

{#blank#}1{#/blank#} A. yellow    B. red          C. blue         D. ball

{#blank#}2{#/blank#} A. mix       B. lemon       C. apple        D. pear

{#blank#}3{#/blank#} A. long      B. short        C. candy       D. round

{#blank#}4{#/blank#} A. train      B. hear        C. find         D. taste

{#blank#}5{#/blank#} A. bike      B. can         C. bus          D. ship

30.

读一读,选出不同类的单词。

{#blank#}1{#/blank#} A. yellow    B. red          C. blue         D. ball

{#blank#}2{#/blank#} A. mix       B. lemon       C. apple        D. pear

{#blank#}3{#/blank#} A. long      B. short        C. candy       D. round

{#blank#}4{#/blank#} A. train      B. hear        C. find         D. taste

{#blank#}5{#/blank#} A. bike      B. can         C. bus          D. ship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