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8420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百度网
材料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的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地理要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3)指出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2.单选题(共18题)

2.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平民利益
C.袒护贵族特权
D.体现政治民主
3.
美国宪法的参与制定者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们并不想设置一位国王,可是在人类心里,总是有一种自然的倾向,需要一个国王式的政府。……如果我们的制度设计得不好,一位国王就会迅速地降临到我们头上。”这反映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主张
A.联邦制B.三权分立
C.政党制D.民主共和制
4.
1896年7月13日,受命出访欧美诸强国的晚清重臣李鸿章来到法国,受到盛情接待。访问期间,李鸿章对法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依据当时法国宪法的规定,其总统应该
A.由参议院提名,全民直接选举产生B.由众议院提名,参议院选举产生
C.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D.由参议院提名,全民间接选举产生
5.
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
(题文)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上述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7.
钱穆先生曾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
8.
历史学家雷颐先生说:“一场正义、英勇的运动却为最腐朽、最落后的力量所掌握利用,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运动。历史悲剧,莫过于此。”这场运动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9.
下面是某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情况图。以下确立的主题中与之相对应的是
A.进行战略转移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
某西方学者在评价***时说:“他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为中国开创了一种战略,而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的“战略”是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开展工人运动
11.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
A.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B.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C.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2.
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B.体现了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
C.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D.创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
13.
2014年10月,英国议会就香港“占中”事件组织调查委员会,向中国申请赴港调查,遭到中方拒绝,中方拒绝的法理依据是
A.《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B.《南京条约》
C.《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D.《反分裂国家法》
14.
有学者说:“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地位特殊,按其性质应该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行动的一个纲要,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成立的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材料观点表明《共同纲领》是
A.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B. 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C. 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D多党联合执政纲领
15.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多边外交战略
16.
1969年,台湾同65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到1974年10月,只有32个国家同台湾有“外交关系”,此后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数目还在继续下降。材料所述趋势从侧面反映出
A.海峡两岸达成了重要共识
B.中美之间已建立外交关系
C.祖国统一大业遭遇了挫折
D.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17.
下面的历史照片记录了1947年初发生在德国西部的一场抗议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注:抗议牌上的文字为“我们要煤炭,我们要面包”)
A.马歇尔计划具有现实基础
B.国家分裂加剧了德国困境
C.法德和解存在着较大障碍
D.德国成为“冷战”的前沿
18.
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
A.源于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1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
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