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841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5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项目
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参与制定者
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商业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
49人参与,其中同盟会会员38人,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40人,40岁以下的有37人(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35岁以下的有30人
时间
经过4个多月激烈争论,最终达成妥协
从起草到颁布经历2个多月
主要内容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大法官渎职,原则上任职终身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案件
制度
总统制
责任内阁制
实施
历经200余年,基本严格执行,确立了宪法的崇高地位
颁布仅仅三个月,袁世凯就公然违背;1914年被《中华民国约法》取代;20世纪20年代淡出历史舞台
运行特点
浓厚的法治色彩
具有典型的人治特色
 

——摘编自姜士林主编《世界宪法全书》

上表为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菲利普·费尔(美)《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亨廷顿(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回答: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上述两对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4.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尸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3.单选题(共8题)

6.
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7.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
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C.徽商资本雄厚
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8.
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在1893年的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9.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10.
朱熹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徇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
A.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
B.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
C.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
D.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
11.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顺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
C.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12.
下面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1901年的日记,由此可见国家取士以通洋务、西学者为超特之科,而孔孟之学不闻郑重焉。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世风日下,伊于胡底耶?
A.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
B.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
D.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
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