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7题)
1.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由于对雅典民主政治发表言论被控告有罪,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拒不认罪,被错误的判处死刑。许多人劝他逃走,苏格拉底说:“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尊重。”材料最能说明
A.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导致权力泛滥 |
B.法律公正是雅典民族政府的保障 |
C.苏格拉底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局限 |
D.苏格拉底的反叛精神和蔑视法律的态度 |
2.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D.保护新占领区贵族的权力 |
3.
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法国存在了70年,成为“长寿”的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得以“长寿”的根本原因是
A.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激发了法国人的民族党醒 |
B.工业资产阶级占据了统治地位 |
C.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法国有雄厚的阶级基础 |
D.保皇派恐惧恢复帝制会激起法国人民的革命浪潮 |
4.
在美国,“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这体现了
A.议会主权原则、总统制原则 |
B.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
C.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
D.法制原则、联邦制原则 |
5.
漫画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不同时期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象。下列表述最能体现下面漫画含义的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负担 |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 |
C.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
D.清政府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人民 |
6.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选项 | 史实 | 原因 |
A | 鸦片战争 | 中国人民禁绝鸦片 |
B | 义和团运动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C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
D | 国共由分裂到合作的转折 | 九一八事变 |
A.A |
B.B |
C.C |
D.D |
7.
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观点
A.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B.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 |
C.具有主观臆断性 |
D.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 |
8.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里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从194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共计抗击着太平洋战场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十四年的全国抗战,中国军队共计毙伤日军一百五十余万,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在三千五百万人以上,间接经济损失在五千亿美元。以上事实说明了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重要的战场 |
B.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
11.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应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
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
12.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作者意在说明的“转折点”指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B.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 |
C.国统区人民厌倦了战争 |
D.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 |
13.
据保守统计,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72万,受迫害的人数更以千万计。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革经历者,从中选出了一百人作为代表并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到:“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
B.是文学艺术的一场浩劫 |
C.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 |
D.全国掀起了夺权浪潮 |
14.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15.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C.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D.采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 |
16.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的意见,《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
A.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
B.中美民间交往的推动 |
C.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
D.改革开放的实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