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836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有什么认识?
2.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单选题(共2题)

3.
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应是共产党,而应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4.
某军队出师之前发表誓师词称:“……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这支军队进行的战争发生于(  )
A.北伐战争 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