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83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
苏联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率(%)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5.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5.6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在对峙的过程中控制和支配别国或地区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变化。

2.单选题(共20题)

2.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雅典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3.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4.
(题文)《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D.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5.
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A.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6.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7.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实现由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的转折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家普遍接受    D. 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8.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
B.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
D.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B.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10.
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 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天王果断回答:“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
A. 闭关锁国 B. 盲目排外
C. 独立自主 D. 委曲求全
11.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B.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12.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B.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已经实现
C.已将民族利益让位于阶级利益D.根据国内外局势调整革命任务
13.
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B.提高了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一场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战争
D.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14.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反映
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现代化道路
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5.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16.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台湾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反映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
17.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18.
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
B.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
D.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
19.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0.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
A.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D.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
21.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3.选择题(共1题)

22.如图所示为一款扶手与车身固定的手推平板车,要实现扶手可翻倒与车折叠,扶手竖起后又能可靠固定,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