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 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
(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 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
(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 1890年 | 1913年 | 1933年 |
种植业、渔业、林业 | 68.5 | 67 | 64 |
手工业 | 7.7 | 7.7 | 7.4 |
现代制造业 | 0.1 | 0.6 | 2.5 |
采矿业 | 0.2 | 0.3 | 0.8 |
电力 | 0 | 0 | 0.5 |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单选题- (共15题)
3.
有学者指出,人类波澜壮阔而无可遏制地走着古雅典的道路,那样天然合理地选择了那一自身命运的形式,这是因为,惟有它符合人的自由本质!这揭示古代雅典道路的普世价值在于 ( )
A.公民享有充分广泛的自由 | B.直接民主扩大了民众权利 |
C.人民主权和人文主义精神 | D.城邦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 |
4.
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交易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②须有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且都必须是罗马公民;③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④转让仪式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和语言。这说明罗马法( )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
C.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 D.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
5.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6.
下文摘自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 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某一时期是指( )
A.太平天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7.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
8.
中国节令体系在宋代基本确立和定型。较之唐代,宋代节假日时间显著增多。节假日的这种变化放映了宋代( )
A.地主阶级的享乐思想 | B.工业经济的日趋繁盛 |
C.物质生活的相对充裕 | D.小农经济的颠覆到来 |
9.
宋代民户买卖田地、房屋、牲畜、车船等,凭契约赴官府纳税加盖官印,称为印税;另收牙契税,否则即是无效的白契。宋代官府这样的征税方式
A.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
B.既扩大税源又提供了合法保障 |
C.便利了部分民众的偷税漏税 |
D.体现了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支持 |
10.
1882—1891年间,在上海经商打工的外地人中,精通外语者、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的以南京人为主。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
A.加强了商业活动的管理 | B.外来人口成为居民主体 |
C.新的阶级成分开始出现 | D.快速发展成为中心城市 |
11.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
13.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
14.
***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 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
C.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15.
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
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
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 |
16.
1958年5月,***对我国原子能工业发展提出要求:刻苦虚心学习,但一定要破除迷信。1960年底,第二机械工业部干部会议提出“自力更生,过技术关,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16字方针。“16字方针”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科技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 B.外交方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C.大跃进运动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 D.中苏关系恶化导致技术引进中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