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四中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每周一练综合检测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8278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渊派,其代表堪称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城邦民主制。……这类民主制尚无议会等复杂的机构,作为国家权力的立法、行政、司法的各项职能,还未有相应的机构分别行使。……这种只遵循多数原则而没有少数原则的极端民主化倾向,是直接民主制的明显缺陷。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西方模式的形成可追溯到西方商业革命时期意大利地中海汤岸市场级济的兴起。从那时到20世纪50年代达列成熟,历时约600年。……西方模式就是在这一系列伟大革命和重大历史事件中……构建起来的,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类自觉构建的社会发展模式和主流文化体系。……西方模式的基本要素是市场经济、现代科枝、民主政治、法律制度。这四种基本要素在20世纪以前已经基本具备,但直到20世纪才逐步达到完善。
——江畅《构建超越西方棋式的先进社会发展棋式》
(1)根据材料概括西方古代民主的特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材料二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文章中指出:“当现实有需要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可以修订法律法规、制定新的标准,改进基础设施,促进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这些议题在西方国家的讨论和执行,需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弗里德曼的这段文字,从高效角度对中国国家治理模式进行了肯定。
从国家治理层面可将中国棍式内涵概括为“四个统一”: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分与合有机统一,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机统一,循序渐进与跨越式发展有机统一。
——王义桅《中国模式既发展中国又造福世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模式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对中西方发展模式的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初。秦统一前其含义有京师、国中、诸夏、中央之国等含义,但其核心则是指“诸夏”。“诸夏”与周人由服制而来的血缘亲疏有关,故有“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的相对变动状态。由此知:“中国”的意义不单指政治秩序,更反映了一种文化观念。于是在周人的观念里,天下就是由文化高的华夏诸邦和落后的蛮夷所组成。秦统一后直到近代以前,中国人的这种天下观除了更为明晰外,却无根本变化。奇怪的是:尽管古人早已有了“中国”观念,但秦、汉、唐、宋、清等王朝无一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也许对古人而言,王朝与国家算是同等的概念。
——摘编自许章润、翟志勇《历史法学:家国天下》
材料二  1864年《万国公法》在华翻译流传,主权国家观念为晚清士人所知。1873年,英、法、美、俄等国公使以五鞠躬礼觐见同治皇帝,呈递国书,中国传统的天朝体制被打破。并开始接受西方的“世界——国家”秋序。但真正让国人形成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则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后果。在当时的知识精英眼里,“世界仅有一国,则国家不能成立,国与国相峙而有我国”。随之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家重构,但终归失败。于是,“民族国家是欧洲列强立国之本”成为主流共识。1912年初中华民国的建立则是这种共识在中国的第一次实现。此后,尽管历史颇有波折,但民族国家认同却越来越深入人心。
——摘编自李帆、邱涛《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观念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观念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近代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1856年完成的专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被消除的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未被消除的那些流弊,于是人们情绪更加激烈。”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与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近代改革与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16题)

4.
从克利斯提尼时期开始,雅典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众多节日提供财政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统领军队。这反映了雅典
A.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B.贵族权力受到限制
C.平民获得平等地位
D.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5.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繁荣。当时喜剧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多讽刺社会上的著名人物或者当权人物。这反映出当时(    )
A.公民言论相对自由
B.人们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
C.喜剧题材比较狭窄
D.雅典政治生活被少数人左右
6.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结果
B.商品经济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7.
有学者统计,在民主的雅典,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的公民能够成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出自富人阶层。这说明雅典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贫民无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民主实际上还是精英政治D.公民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
8.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凡依‘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上述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维护私有财产B.具有契约自由原则
C.协调债权关系D.条文清晰内容全面
9.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10.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是
A. 开放性和灵活性
B. 民主化和程序化
C. 随意性和实用性
D. 主观化和杂糅化
11.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古代罗马
A.注重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B.注重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12.
早期阶段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 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B. 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C. 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D. 审判程序非常严密
13.
由于拿破仑三世的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缴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农民开始抛弃对自己小块土地和波拿巴主义的迷恋,走上了反对拿破仑三世的道路。材料反映出
A.法国共和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法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比较浓厚
C.农民已成为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D.农民成为法国共和派争取的对象
14.
摩根说:“《权利法案》显然打破了世袭的权利,这种世袭权利是4660年旧政体复辟的基础,而被以议会为代表的民族意志所取代。……将它看作是彻底否定了关于政府的概念的历史转折点,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权利法案》
A.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废止了英国社会的世袭制
D.彻底否定了英国的君主政体
15.
1878年5月,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干涉
16.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 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 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 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
17.
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起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C.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D.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18.
17世纪前英国人普遍认同“国王即使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但不在任何人之下”,17世纪后“君主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主意志绝对自由,制约君主行动的只能是自我克制”,“议会派”的解释是“国王只是上帝的使臣,只有行使(上帝赋予的)权利的权力,权利之外,没有权力”。这体现了
A.英国对王权制约的传统B.君权神授理论遭到否定
C.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D.君主派和议会派的妥协
19.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