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二)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82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近代史上,英国社会不断得到改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 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1701 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 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32 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至凡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5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
(1)根据材料一,近代前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的环节?
(2)材料二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条约内容的异同。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了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3)这三则材料各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哪一阶段的侵华特征?

2.单选题(共28题)

3.
西塞罗说,自然法“是由于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的法律原则是指( )
A.个人至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思想观念
C.自然法是古今中外全世界通用的法律
D.某些法律条文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4.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5.
邵龙宝先生在他的《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罗马法)“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他所说的“罗马法”应该属于()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6.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他们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的应是
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7.
2013年5月26日,一场狂风暴雨过后,青岛百年栈桥近30米长桥坍塌,让人不禁想起一百多年前正是从这里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易登陆,并以此为租借地命名为“青岛”。德军当时采取这一行动的最终决策权在于
A.帝国议会B.联邦议会
C.德意志皇帝D.德意志宰相
8.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当时英国内阁
A.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权B.加强对议会工作的控制
C.权力的膨胀达到顶峰D.对下院的控制大为削弱
9.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联邦党人主张(    )
A.实行分权制衡原则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建立联邦制D.维护南北统一
10.
历史课上,讨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乙说:总统为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丙说: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丁说: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
其中涉及美国政治体制的说法是( )
A.甲说B.乙说C.丙说D.丁说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
下面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以后咱们要再去香港岛就没那么简单了
B.政府要赔钱,老百姓的日子又不好过了
C.英国人办厂,我的作坊要遭殃了
D.最近大街上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13.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14.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15.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A. “弱者”最终灭亡
B. “弱者”成为“木偶”
C. “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 “弱者”被肢解瓜分
16.
“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所以(这次)┅┅ 海军之战是个划时代的战争,值得我们研究。”(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此材料描述了近代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这次“海军战争”指的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B.“战争”发生在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的途中
C.海战中双方互有损失,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D.此“海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舰队全军覆灭
17.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南昌起义D.“八七会议”
18.
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日军占领台儿庄
19.
“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A.合作一分裂
B.分裂一合作一再分裂
C.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
D.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一又合作
20.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21.
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彼得格勒起义 ④《四月提纲》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22.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23.
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24.
“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一国两制”构想
25.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6.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它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7.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29.
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
A.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
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30.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代取消宰相制度,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宗法制度不断加强
D.郡县制度不断强化

3.选择题(共1题)

31.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