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城市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的演进展现了人类从草莽未辟的蒙昧状态到繁衍扩展至全世界的历程。
材料一: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于西南亚地区,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中下游最为集中。……公元前31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也出现了最早城市。随后在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流域,早期的城市也相继诞生。

(1)根据材料和所学,远古城市为何大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2)从材料二来看,中国与西欧城市化趋势有何差异?
请简述1500年以后中国与西欧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城市的演进展现了人类从草莽未辟的蒙昧状态到繁衍扩展至全世界的历程。
材料一: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于西南亚地区,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中下游最为集中。……公元前31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也出现了最早城市。随后在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流域,早期的城市也相继诞生。
——摘自《全球城市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和所学,远古城市为何大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2)从材料二来看,中国与西欧城市化趋势有何差异?
请简述1500年以后中国与西欧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2.
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材料三: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如何理解“哥伦布交流”?
(1)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材料三: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如何理解“哥伦布交流”?
2.简答题- (共1题)
3.
当代史学家认为,到1900年左右,世界才最终覆盖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简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该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简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该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3.单选题- (共17题)
4.
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A. 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A. 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5.
传教土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8.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10.
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在此,赋予“我们这个特权”指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 |
B.马歇尔计划 |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
D.《京都议定书》 |
12.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激增 |
C.人们更加注重追求金钱财富 |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
13.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 )
| 1800 | 1830 | 1860 | 1880 | 1900 |
欧洲 | 28.0 | 34.1 | 53.6 | 62.0 | 63.0 |
中国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
14.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
16.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牛、马、狮子都有手,或能像人一样用手绘画和创造一切,它们就要按照自己的相貌画出神来:马的神像马,牛的神像牛……。”这句话的本意是:
A.宗教和神灵本身就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
B.人类根据自身形象而创造出诸多的神 |
C.宗教和神灵不过是人类自身意志的反映 |
D.所有动物与人一样具有宗教神灵意识 |
17.
电视片《大国崛起》说到:“受牛顿定律的影响——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这段话的主旨是:
A.指出欧洲近代科技产生原因 |
B.歌颂了牛顿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
C.科学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
D.科学有利于改变人类的世界观 |
18.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人们对西学认知程度 |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
D.西方传教士的作用 |
19.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 B.推销“赎罪券” |
C.反对宗教改革 | D.倡导宗教宽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