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81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5

1.单选题(共5题)

1.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分别属于哪些人的思想
A.林则徐、洪秀全B.孙中山、张之洞
C.孙中山、梁启超D.陈独秀、李大钊
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中学为体”是指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西学为用”意为
A.采用西方政治制度B.采用西方军事科技
C.采用西方文化为手段D.采用西方文化为形式
3.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八七会议→南昌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4.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5.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